建筑风格悠久的博物馆,通常呈现出经典的方正造型,而近些年来新建的博物馆则在外观设计上体现了更多的创新理念。临安区博物馆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整体建筑依山而建,坐落于功臣山的山脚下,沿着山脉的走势逐渐展开。无论是身处馆内,还是漫步在博物馆的外围,都能够感受到仿佛徜徉在历史长河中的那种沉浸感,仿佛时光倒流,进入了一个与历史息息相关的空间。
临安博物馆地处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天目路800号,四周环境宁静、清新。博物馆的建筑材质别具匠心,使用了夯土墙、青砖瓦以及块石墙,形成一种与周围山水景色浑然一体的美学感受。整座建筑仿佛从自然景致中生长出来,宛如一处为心灵栖息的世外桃源。这里是一个让人远离喧嚣、归于宁静的地方,每一块砖瓦都似乎在诉说着悠久的历史故事。
提到“临安”这一名称,许多人会联想到北宋时期康王赵构建炎南渡的故事,他将都城迁至杭州,并将杭州命名为“临安”,意指临时安置。但其实,今天我们所称的临安,历史渊源更为深远。临安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当时便设立了临水县,而后随着历史的演变,地方行政名称也发生过多次变化。直到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因县内有一座名为“临安山”的山峰,临安县的名字便改为“临安县”。历经千年风雨,到了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8年),临安的名称再次恢复,延续至今。
博物馆内部展览面积宽广,馆藏文物繁多且极具历史价值。得益于宽敞的展览空间,尽管馆内珍贵的历史遗物数量庞大,但展品布局却显得尤为从容、整齐,不至于给人过于拥挤的感觉。丰富的史料和一件件精美的古物,展示了从旧石器时代直到近代的临安历史以及人文风貌。这里是走近历史的窗口,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讲述着岁月的故事。
临安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了古代杭州与徽州之间的文化纽带,也造就了这片土地上众多名人的传奇故事。要追溯临安的历史渊源,不能不提活了八百多岁的彭祖。根据史料记载,彭祖原名彭铿,他来自彭城,在临安这一人杰地灵之地隐居,专心养生。后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长寿的贤人,将彭祖隐居的临安八岗岭改名为“八百里”,以象征其长寿之神话。
此外,临安还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的故乡,博物馆里这一时期的文物尤为丰富,尤其是陶瓷器。这其中,有三件国宝级文物极为珍贵,令人惊叹。出土的汉代瓷冥币,雕刻精细、纹饰生动,尽显汉代的葬俗文化。冥币作为随葬品,正是体现了古人追求富贵奢华的死后文化,达官贵人死后随葬的奢华品位,令人深感震撼。
然而,临安在历史上的辉煌时期,莫过于唐朝末期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王钱镠的崛起。钱镠年轻时曾生活贫困,靠挑贩私盐为生,但最终他凭借非凡的智慧与勇气,成功登上了吴越国王的宝座。临安作为他的故乡,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的重要地标,并被封为“衣锦军”——这个名字暗含了钱镠衣锦还乡的梦想与期许。
继续参观博物馆,沿着展览路线走下去,可以看到宋、元、明、清四朝的遗物展示。尽管吴越国灭亡后,临安的光辉逐渐黯淡,但这四个朝代为临安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仍在博物馆中得到了精细呈现。馆中的“錾刻开光舞蹈纹鎏金银盖罐”便是镇馆之宝之一,它出土自钱镠母亲水丘氏的墓地,是一件极为完整的银器。此罐装饰繁复,金银工艺精湛,展示了晚唐时期精湛的金银制作技艺。
最后,展柜中陈列着三件国宝级文物——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越窑青瓷褐彩云纹油灯和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盖罂。它们皆出土于钱镠母亲的墓中。馆内灯光洒在这些精致的器物上,使得秘色瓷的光泽和细腻的器形得以呈现,展现出千年古瓷的绝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