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高莉
大家好!我就是鲜卑人用沉甸甸、黄灿灿的金子铸造的人面牌饰。我身高10厘米,宽5.8厘米,体重130.8克。这敦实的体格,称得上是黄金里名副其实的“重器”了。我有着如满月般的圆脸,额头凸出,颧骨有点高,鼻子短粗,眼睛和嘴巴镂空。这种凸面透雕,凹背镂空的独特技法,让我看上去有强烈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整体看上去,我就是个成年人的巴掌那么大的黄金面具。说起面具,作用还真不小。远古时代,人们狩猎时戴上动物形状的面具做伪装,这样接近猎物时不容易被发现。战场上,面具的作用就更大了,不仅可以保护士兵的脸部不受伤害,还能对敌人产生震慑效果。例如北齐时的名将兰陵王高长恭,作为武士,他却长着一副英俊小生的面孔,为了“唬住”敌人,打仗时他就戴上一个面目狰狞的面具,从气势上先占据上风。
后来,随着图腾崇拜、祭祀活动的兴起,再加上黄金的贵重与金光灿灿的色泽,黄金面具应运而生。金面具不仅成为古人社会地位与权力的象征,也反映出当时的工艺水平。祭祀时,有一定身份的人戴着它,祈求风调雨顺,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丧葬时,为逝者戴上黄金面具,不仅体现对逝者的尊重,更求得灵魂不朽。
我属于祭祀用品。大家看我额头两端,各铸一个椭圆形高线圈,乍看像眼睛。这双眼睛给人的感觉像神话故事里二郎神额头上的第三只眼一样,有“通天”功能。
鲜卑人称主持祭祀的法师为萨满,他将皮绳从我头顶卷发式的4个孔穿过,将我挂在身上。金光闪闪的我,立即让他在人们眼中更显威严,敬畏之情便油然而生。
草原的风吹过我的脸颊,碧蓝的天空上苍鹰盘旋,我的脸感觉到了篝火的温度,萨满神秘的语言回旋在我耳边,凝结为鲜卑历史中一个不灭的符号。今天,我带着人们穿越时光的壁垒,聆听一千多年前鲜卑人的呼吸,探索他们与苍穹那段神秘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