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闺蜜小芳踩了个大雷,兴冲冲去金店买结婚用的金镯子,被店员忽悠买了个“一口价”的,回家一称克数,直接哭了——看着挺大的镯子才8克多,花了5000多,算下来每克快620了,而旁边按克卖的足金镯子,每克才480左右,这一下就多花了1120块!后来她找懂行的亲戚一问才知道,内行人根本不建议去金店瞎买金镯子,这里面的坑能把人绕晕,尤其是没做功课的小白,很容易被店员的花言巧语套进去。
先说第一个最常见的坑——“一口价”金镯子,这简直是金店的“流量陷阱”。店员会跟你说“这个款式独特,一口价更划算,不用算克重,戴出去有面子”,其实全是套路!一口价金镯子大多用的是3D硬金、5G黄金工艺,虽然看着大、造型精致,但都是空心或者超薄款,克数特别轻。
我表姐之前买的一口价硬金镯子,看着像20克的样子,实际才12克,花了7000多,算下来每克快600了,比当天按克卖的足金贵了120多一克。更坑的是,这种工艺的金镯子特别脆,她不小心把镯子掉地上,直接摔出个裂缝,拿去修还要加钱,最后只能当旧金回收,回收的时候按克算,直接亏了2000多。内行人都知道,买金镯子要是奔着保值、实用去,坚决不碰一口价,除非你就是单纯喜欢款式,不在乎亏不亏钱。
再说说第二个坑——工艺费虚高,尤其是现在流行的古法金镯子,简直是“溢价重灾区”。前阵子我陪邻居阿姨去看古法镯,一家金店说“我们这是宫廷古法工艺,纯手工打造,工艺费120元/克”,旁边另一家店同款镯子,工艺费才80元/克。
阿姨本来心动120元/克的,结果遇到个在金店干了5年的柜姐朋友,人家偷偷说:“除了那种有大师落款、限量发售的,普通古法金根本不是纯手工,大多是机器压制的,工艺费合理范围就在40-80元/克,超过80元就是纯纯赚你品牌溢价和噱头钱。”最后阿姨选了80元/克的那家,同样20克的镯子,省了800块。还有那种所谓的“花丝工艺”“錾刻工艺”,要是店员说工艺费超过150元/克,你就得留心了,很多时候都是拿“工艺”当幌子,实际成本根本没那么高。
第三个坑更隐蔽——以旧换新的“套路连环计”。很多人家里有旧金饰,想拿去换个新镯子,结果被金店的“免工费”“零损耗”忽悠了。
我妈之前拿一个10克的旧金项链去换镯子,店员一开始说“免工费换款,特别划算”,等我妈选好镯子,又说“旧金要扣5%的损耗,而且新镯子得比旧金重20%以上”。
最后我妈换了个12克的镯子,旧金扣完损耗只剩9.5克,相当于还要补2.5克的钱,加上新镯子80元/克的工艺费,最后花了1800多。后来我帮她算账才发现,要是直接把旧项链回收,按当天460元/克的回收价,能卖4600元,再买一个12克的新镯子,按480元/克算,加上80元/克的工艺费,总共花6720元,用回收的4600元抵扣,自己只要补2120元?
哦不对,当时店员让增重20%,旧金10克,得换12克以上,所以新镯子是12克,旧金扣损耗9.5克,相当于还要买2.5克新金,2.5×480=1200,加上工艺费12×80=960,总共花1200+960=2160?可能当时算的是其他情况,总之核心是,很多金店以旧换新会强制增重、扣高额损耗,最后算下来比直接买新的还贵。
内行人以旧换新,都会先问清楚:旧金按什么价算?有没有损耗?要不要强制增重?一般正规的做法是旧金按当日回收价折算,新金按当日售价算,工艺费可以谈折扣,要是遇到强制增重、扣损耗超过3%的,直接转身走人。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小坑——金镯子的“含金量猫腻”。虽然现在大部分金店不敢卖假黄金,但会玩“文字游戏”。比如有的镯子钢印打“足金999”,有的打“足金999.9”,还有的打“AU750”(18K金)。前阵子我同事买镯子,没看清钢印,以为买的是足金,回家才发现是18K金,含金量只有75%,虽然价格比足金便宜,但保值性差远了,而且戴久了还会掉色。内行人买的时候都会先看钢印,要选“足金999”“AU999”或者“G999”的,这才是纯足金,要是买18K金,一定要问清楚,别被“彩金”“K金”的名头忽悠,以为是纯金。
其实内行人买金镯子,都有一套“避坑口诀”:先问“按克卖还是一口价”,一口价直接绕路;再看钢印,足金999才靠谱;工艺费货比三家,普通款50以内、古法款80以内能拿下;以旧换新先算账,损耗不超3%、不强制增重才划算。像小芳那样被坑的,就是没提前做功课,被店员的“好听话”冲昏了头。金镯子不管是自己戴还是当嫁妆,都是不小的开销,与其买完后悔,不如多花点时间摸清门道,避开这些坑,才能买到划算又靠谱的金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