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新书《图解传统服饰搭配》已上线,请多支持
这电影有一种魔性,刹不住车!我本来只想简单做个收尾,毕竟咱这也算是胡玫版《红楼梦》的老关注者了,毕竟2025年网上有人爆料这版服饰的时候就写了一篇,做人嘛,就是要有始有终,吐槽也是,所以就成片来个终极盘点(注:成片内容为流媒体播出版本,毕竟没花钱去影院看)。但写着写着就一万字,三百张图了,感觉给我点时间还能往细聊,真的每一帧都有槽点的地步……
既然是终极盘点,就要从对2025年的爆料来个“清算”开始,毕竟我最喜欢这种几年后谜底揭晓的感觉了。
先说一下这个爆料账号微博@彩蛋一分钟,账号还在,但原创微博只有两条,分别为2025年对胡玫版的爆料“关于2025年《红楼梦》电影的相关信息报告”和2025年评价华裳九州的内容。
爆料账号@彩蛋一分钟 目前仅存的两条原创微博
其实在《》里,还提到过这个账号在爆料之后还针对被热议的服饰发了一条“关于2025年电影《红楼梦》的服饰公告”,应该是被删除了,截图在我的那篇旧文里,内容主要就是解释了他们为什么要参考“华裳九州”。
目前来看,这位@彩蛋一分钟 爆料与成片大部分是吻合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机贴膜”与“智能高端数字通讯设备表面高分子化合物线性处理”这样的描述上。所以,爆料人要么是胡玫团队中人,要么就是华裳九州的相关人士。前者大家比较好理解,后者可能有人会疑惑,除了爆料人从头到尾猛夸华裳九州以外,还在于他口中剧照保密工作很好的这版红楼梦里的服装在2019年杭州的一场“国风大赏”走秀活动里出现。
2019年国风大赏宣传中提到了“还有电影《红楼梦》同款戏服”,电影官方微博也进行了转发
当时微博中附上的“电影《红楼梦》贾宝玉戏服”海报
虽然也进行了宣传,并且明确提到了这场活动中有同款戏服,但不知道是因为活动宣传阵仗大但真正的关注不多,还是因为宣传点过于分散以至于没人关注戏服,以至于2025年爆料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想起戏服已经在这场活动里出现过了,更对走秀服装是否真的为同款戏服产生了疑惑。
目前可以确定,这些就是胡玫电影版的同款,甚至应该是同一件,所用饰品也是一样的,发型也十分接近,应该是在电影指导下做的全套模仿。当时通过所谓网友爆料发布了四张图,但我写《》这篇的时候发现走秀照片里还有一身非常像王熙凤的造型,如今可以确定也是电影同款。不过这个走秀活动没有找到所有照片,似乎真实的关注度也不高,网上非常缺乏现场照片,也就不清楚是否还有其他角色造型出现。
2019年“国风大赏”走秀戏服(左图)与胡玫导演版《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服饰对比
如今看来这个活动虽然顶着天猫的头衔,走秀场地还是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但实际的宣传效果并不好(其实我怀疑大多数网络上看似宣传得很热闹活动实际上都是如此),但这有点“事后诸葛亮”了,毕竟我们目前看到的是这部电影积压以后的结果。如果电影按照一般进度“2018年影片完成拍摄“2019年完成视效”,2019年6月电影服饰参与了“中国华服日”、天猫“国潮来了”、华裳九州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国风大赏便是一个常规宣传动作了,还可以和亚文化圈层形成良好的互动。不排除当年双方可能进行过一定程度的宣传绑定,就像现在很多影视剧都会将商业宣传提前布局,便可在上映或播出的同时推出联名款,达到宣传共赢的目的。只不过这部电影后来被积压了,许多合作事宜可能便因此搁置乃至取消。
回过头看这条爆料,还可以解答现在许多在做拉片式吐槽的阿婆主(我看的是卢锡安868)广泛吐槽的一点🕐️,就是电影里的丫鬟和大多数女性♀️角色都莫名其妙地端着袖子,动作极为做作。因为@彩蛋一分钟 的爆料里说了“演员🎭️的姿态神态几乎贴近2019年华裳九州走秀瞳莞制作的几个汉服模特,有兴趣可以看看,记得有轻音音音”。用汉服走秀的姿态来演戏,可不就做作了么!其实大多数汉服走秀的姿势神态,就算摆在走秀界、短视频摆拍界,都算是其中比较做作的那派了。
微博用户@彩蛋一分钟 爆料微博内容截图(部分)
我找了爆料人口中的那场商家走秀,并着重找了一下他口中的那位汉服模特(或者算网红?),大家感受一下(视频我压成GIF了,色彩上会有点失真)——
2019年商家TW华裳秀典走秀直播(视频切片转GIF)
汉服模特(or网红)QYYY的其他走秀片段(视频转GIF)
这种风格给人的感觉就是,模特手也很忙、脚也很忙,动作基本不具备实际意义,只是为了每一个瞬间都非常像一个拍照pose。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网店的服装模特拍摄,模特就是这样摆pose的,站定以后各种手舞足蹈,摄影师连续按快门,基本是一套服装的正面照、背面照、侧面照以及一些撩头发、甩袖子之类的动作照片等都可以拍完,全程也就十几秒(我在网上找了几个gif动画给大家感受一下,但是以下这些算是比较普通的了,模特本身的站位不动,我跟拍过的至少都是最后一张红色背景的那种起步,还要转圈,因为要拍侧面和背面)。
网店模特拍照动作
把这种姿势神态移植到服装走秀里,我不好评价,但挪到电影里当作演员🎭️的文戏指导,显然是非常离谱的操作。经常可以看到这部电影的群戏里,镜头中心以外的人摇头晃脑、东张西望,有种不知所措但又不得不摆出点动作的尴尬感。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片段(2倍速转GIF)
除了姿态模仿汉服走秀,电影人物时时刻刻端着袖子、手里总是拿着某个道具,这些都是古装写真出片才有的需求,在电影这种讲究每个镜头、每个道具都需要有意义有用处的艺术里就显得格外突兀。卢锡安868在吐槽视频里最常说的就是“困惑”,因为这部电影里不论是布景还是道具以及人物的动作,都有种刻意为之却又毫无意义的感觉。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究其根源,有一点🕐️是在当时的文章《》里就提到过了,剧组明显有在跟进汉服圈的流行风向,比如用到了2017-2018年间汉服圈非常流行的“韩国纱”面料作为戏服的主材,这种料子哑光、硬挺、轻盈,非常符合现代人对于“古风”的理解,但放在“红楼梦”的语境却并不适配,这是绣再多的花也救不回来的。并且和学汉服走秀姿势一样,也属于适合古装写真出片却不适合影视,集中出现的时候显得非常塑料。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更何况,这部电影的服化道特辑里自己摆上来的绣花和所谓手工,都出奇地粗糙。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服化道特辑截图
爆料人称“服化道会像华裳九州那样惊艳”,华裳九州的走秀活动从2017年开始举办,也是当时的热点,可以看出爆料人话里话外都十分追捧,并且还抛出了热门商家和热门模特的名字。不论爆料人究竟是哪一方的,似乎都错误地判断了这股热度,到2025年时华裳九州的热度已经过了新事物刚出现时的热络期,所以爆料相关讨论非但没有因此而高看电影反而因此引发了更深的质疑,才有了爆料人后来那篇专门的解释(现已删除),内容差不多算是对华裳九州及其受众唱高调、表忠心。
微博用户@彩蛋一分钟 后续微博内容截图
(这是前文中保留下来的一部分,毕竟我也没料到他会删博)
从爆料人的发言里可以看出,他们认为华裳九州这类汉服走秀表现出来的是被广泛接受的创新、是平衡历史的创作、是来尊重民间的审美,尤其是对比2010李少红那版的创新不被接受、设计脱离观众。
还有一点🕐️则是,剧组明显是迁就了网络上的舆论风向,尤其是电影筹拍的2017年小戏骨版的出现,网络上对李少红那版的意见和对87版的追捧几乎达到了顶峰。反而剧组对于网友的心口眼不一致显然缺乏基本的了解,网友们往往是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无法准确表达,嘴巴上追捧的又十分容易叶公好龙。
比如,他们追捧87版想要的是小戏骨版那样的近似1:1的复刻,还得叠加一个儿童滤镜,真的有人正儿八经去这么模仿了,他们反而会像神像遭到亵渎一般感到愤怒。
2017年播出的《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胡玫导演版《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根据公开报道,2016年剧本过审,2018年拍摄,2017年正是筹拍阶段)
网友制作的“小戏骨”版与87版对比图片
从目前的成片来说,的确做到了爆料人所说的“服饰总体还是偏向87版红楼梦的”,还加了不少网络认为《红楼梦》服饰应该定位在明朝的因素,许多款式上明显加了明制汉服的元素。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可在宝玉大婚的那场中,宝钗戴的“凤冠”却是清朝的钿子。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中宝钗“凤冠”和钿子对比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成片里露出“凤冠”的镜头非常短,几乎就是一晃而过,比电影宣传放出的“电影红楼梦宝玉大婚特辑”内容还少。不论是从“凤冠”制作程度,还是宝玉大婚这场戏的重要程度上来说,这个“凤冠”都不会是随随便便设计制作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剧组觉得宝钗的“凤冠”是钿子,但最后成片应该是有所删减的,连几个手工博主都不好意思晒的挂饰都要加到制作特辑里炫一下的剧组却没有正面介绍过这顶“凤冠”,这个原因却挺好猜的。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服化道特辑截图
除了前面说到的模仿本身吃力不讨好外,服装设计️师陈同勋的能力不足也是很大的问题。陈同勋的问题在《》里盘过了,主要在于他并不具备对传统服饰的基本理解,在服饰版型的设计上十分粗暴,女人要显腰身就贴身如秋衣,男人显肩宽就加肩褶如狩衣。但这个问题在《》里聊到过了,不论是历史上还是戏曲里,“塑型”的要件都是隐藏于内,而不是张扬于外,这是目前许多设计师的通病了。
两种不同的服饰塑型思路(右图为越剧彩排视频截图)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拼接
还有他应该打算传家的碎条下摆。这部电影的镜头带到的全身并不多,因为演员🎭️老端着走路动作幅度也不大,也不妨碍看到王熙凤衣服露出好几条裂来!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他还加了很多自以为是的设计,他加的那些设计,就跟这部剧里角色的姿态一样,带着不明所以的意味深长。
在女性♀️角色服装上,紧身当然是第一印象,这衣服不仅紧得感觉动作大一点🕐️就能开裂,甚至在缝线处都跑出褶皱了。还有,丫鬟穿紧身衣难道连冬装都不配拥有了吗?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陈同勋似乎还有一点🕐️恶趣味,就是喜欢衣服一层层“展开”。体现在领子处,就是领子就像切开的洋葱,充其量就是显得累赘,但体现在对襟款式的服装上问题就大了,服装看似系着扣却几乎可以一路露到里衣。不知道这是怕做的衣服不摆到明面上就听不到花钱的响声,不好结算款项,还是怕自己设计的这每一层服装不让观众看到而让我们抱憾终生。但不管哪种,结果都是让本来就显得很局促的服饰看起来更紧小了,还搞得特别不体面。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拼接
除了版型剪裁,在装饰上也有同样的问题。陈同勋加绣花装饰的方式,集中在领口(前后都有)和前襟,这是非常镜头主义的做法。哦,“镜头主义”这个词是我自编的,因为他们对于服装造型的设计是以镜头为切入口,镜头拍不到的部分或角度就会被省略或崩坏。绣花图案还都是碎片拼贴,颇有种设计师梦到什么就是你么、梦到那儿就贴到哪儿的感觉。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拼接
好吧,特辑里他自己也这么说的……最怕这种干的人自己不尴尬,看的人尴尬的事儿了。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服化道特辑截图
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已经这么乱七八糟了,怎么你还说这部电影做到了爆料人所说的“服饰总体还是偏向87版红楼梦的”。因为意图上想做的,能力上又做不到,心气上还觉得自己能超越呗!
造型上就非常想向87版靠拢,男女的古装头套很“老派”。尤其是少女发型的设计上,加了很多正面的小辫子,这是这部电影拍摄时期主流古装剧早就已经不再采用的古装头样式。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所以问题就出现了,电影剧组明显就不会梳这种少女头!
之前在《》里讲过现在古装剧造型过于僵化的分区问题,尤其是不断垫高的前区,而在87版时还未出现这种程式。这时候的古装头受到改良戏曲的影响,发髻的位置比较靠前,常常和如今意义上的前区混在一起,比如黛玉造型就是这样。侧边的小辫则常常与鬓区的造型混在一起,所以可以看到小辫经常出现在耳前的位置,即便在耳后也是包于如今的前区的位置,整体也是比较靠前的。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如果看1977李翰祥版的《金玉良缘红楼梦》这种造型特点会更突出。
1977李翰祥导演版《金玉良缘红楼梦》电影中的黛玉、宝钗造型
而现在的造型设计师受分区做法的影响,往往喜欢将前区做的饱满顺滑,发髻靠后,正面视觉上前区更醒目,这也是为什么前区在现在的古装剧里越来越吃重、越来越夸张的缘故。
电影的造型师显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像87版那样给少女扎小辫的问题,于是想了两个法子,一种是从头顶的发髻处往下垂出小辫来,一种是从后垂的马尾辫中往前掏出小辫来。但这两种方式,都会让小辫显得十分突兀,从而有做作的感觉。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拼接
可能是觉得小辫太过丫鬟,剧组给了黛玉、秦可卿这些角色“特殊”待遇,只掏了发绺没给扎起来。这种做法在古偶里是很常见的,男女角色经常是脑袋上不知道哪里就飘出来一条发绺,但在《红楼梦》这样的故事语境里,其实是很轻浮的做法。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更离谱的是,角色的发型一旦设计好了仿佛就要刻在DNA🧬里一样,电影里就连元春省亲那一场黛玉也是这样披散了两绺头发、皱着五官就来了。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这里需要提一下,这种掏两绺出来的做法其实在古装造型里是很常见的,许多所谓明制少女造型都是这么做的。但她们往往搭配的是现在古装造型非常偏爱的膨胀前区和华丽发髻,这两绺的出现反而是在平衡造型上脑袋部分看起来太“重”的问题,并且也被弱化了这两绺头发的视觉存在感。
网络常见的明制汉服少女造型
包括黛玉的演员🎭️张淼怡最近播映的一部古装剧《锦月如歌》里也是这种造型,但整体风格就是现在的古装剧,发髻庞大并且加了刘海。
张淼怡在《锦月如歌》里的造型
翻了下这部电影的早期黛玉角色照,应该是高P版,感觉剧组想仿的是87版陈晓旭的这个造型。但仿不能孤立地去模仿,而是要其他造型也拿出来一起看,找找整体的风格和逻辑呀!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角色海报(左)与87版电视剧对比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而且这也不算什么失传的技术,属于肯花心思看一下就会发现不同的。略早于电影拍摄的“小戏骨版”就是模仿的87版梳头方式,并不存在什么技术难度。
网友制作的“小戏骨”版与87版对比图片
只能说电影“既要又要”,但又“没能力要”,这点也贯穿了整部电影方方面面的制作问题。
而宝玉的头,剧组看起来则是直接放弃了。标志性的抹额没有出现,虽然之前在《》提过,抹额不是时时刻刻都戴着,但不是电影里不是有初见的情节么,“忠于原著”难道不该把这幕做到位吗?在服化道特辑里是看到了抹额视频,做得也是挺“镜头主义”的,这勒的一条是个啥意思呢?不过电影的服化道特辑似乎是很早之前的素材,连通灵宝玉都和成片里的不一样。虽然电影创作过程中有改动很正常,但服化道特辑是用于宣传的,为啥不按照成片的素材拍摄呢,总不能是因为电影积压了太久以至于服化道特辑的人已经合同到期不花钱就不愿意再来一遍了吧,那你们的交情也太差了吧!如果是因为这些变化导演自己没发现,以为服化道特辑里的内容和成片相符,那就更可笑了。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服化道特辑截图
还有原著里描写的、十分挑战一些网友的敏感神经的辫子头,更是不见踪影,尤其是2010版把这个辫子头特别直白地做出来以后,也成为观众的主要雷点。
2010版《红楼梦》中的宝玉辫子头
其实87版也做过几个辫子头,只不过视觉上比较隐晦,加上当年的画质,不太容易看出来,基本上都是从剧照和幕后花絮照上找到的。
1987版《红楼梦》中的宝玉辫子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越剧电影版,很多年轻的小朋友完全忽略了这一版的巨大影响力,后来很多红楼梦相关的绘画都可以看到越剧电影版的影子。87版里我们最为熟悉的一款宝玉造型,更接近于从越剧电影版简化而来,而非古装的半披半束头套。越剧电影版里,徐玉兰在两鬓扎了许多小辫,并且在两颞加了非常迷你的类似双环髻的设计,增加了宝玉造型的幼态感。注重鬓边的设计与装饰,其实也算是戏曲的一种常规思路了。
徐玉兰的造型还妙在刘海的处理,是短而卷、绵而乱,模拟出一种少年胎发自然生长的状态,可惜后来的越剧都把这点处理成空气刘海了,反而失去了意趣。
徐玉兰的贾宝玉造型
80年代越剧延续了徐玉兰贾宝玉造型
但1977李翰祥导演版《金玉良缘红楼梦》电影、89版电影、87版电视剧在宝玉的刘海上明显是靠向这种设计的原本意图。
1977李翰祥导演版《金玉良缘红楼梦》电影中的贾宝玉造型
1987年版《红楼梦》中的宝玉造型
1989年版电影《红楼梦》中的宝玉造型
而胡玫电影版绕开了宝玉辫子头以后,却选择了半披半束的古装头套,这张看似安全牌的选择。可以看出,电影将男性♂️角色分成了全束发的成年和半披半束的宝玉。
电影的一般男性♂️角色使用全束发
宝玉用的是半披半束头套
但实际上,半披半束在古装造型使用上并不具备这么明显的年龄区分,反而常常用来划分角色的身份状态和性格。比如《琅琊榜》里,梅长苏出场的发型是半披半束,用来表现江湖感,进入后续剧情就改成全束发了。蔺晨的身份和性格叠加下,头发披散得更为夸张,而梅长苏少年时期也是全束发的,是用刘海来表示年龄。
《琅琊榜》中林殊/梅长苏的不同造型
《琅琊榜》中蔺晨的造型
所以,半披半束其实还是偏向成年男性♂️角色的发型,至少对于宝玉来说显得年龄偏大了,尤其是梳理得如此整齐浓密的头套,2010版里这个发型就是给了杨洋这个“大”宝玉。
2010版《红楼梦》中的“大”宝玉造型
胡玫可能觉得,演宝玉的演员🎭️边程当时只有14岁,年纪够小,但14岁的男孩已经具备成年人的面貌了,对于造型来说并没有起到什么“补救”作用。
可能也是受到了“小戏骨版”的影响,当时对于《红楼梦》应该启用与原著匹配年龄的演员🎭️的呼声很大,尤其不少人认为没有使用年幼的演员🎭️是87版的唯一缺憾。所以在当年的开机新闻里,胡玫还专门强调了选角上的年龄因素。而在电影确定档期以后,官方微博发出来的相关特辑里,胡玫更是将演员🎭️的年龄上升到了“忠于原著”的高度。
2018年新闻截图
电影红楼梦不负韶华特辑截图
但演员🎭️的实际年龄和他可以演出来的年龄是两码事,在化妆造型(还有演技、灯光等)的加持下“成体”和“亚成体”之间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而胡玫这版的选角,虽然演员🎭️演出时的实际年龄不大(宝玉演员🎭️14岁、黛玉演员🎭️19岁、宝钗演员🎭️17岁),但他们除了是荧幕里的新鲜面孔、演技极为青涩以外,不在宣传里把年龄标出来、只看扮相恐怕也没几个人能对着电影猜对年纪吧!
电影红楼梦宝黛初见特辑截图
好几版《红楼梦》都选择用女演员🎭️反串,除了可能有越剧的原因,还在于女性♀️的面部线条比较柔和,扮作男装有少年感,而有一些面部线条比较平直、颌角方正的男演员🎭️,就很容易给人一种老成的感觉。
这还能带出另外一个话题,胡玫这版的贾宝玉妆容实在是脂粉气太重了,他不像荣国府的少爷,反而像是KTV的少爷。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电影红楼梦不负韶华特辑截图
而黛玉、宝钗的角色,又都给画丑了,至少电影里都比她们特辑里的样子难看,还显成熟。感觉导演吭哧吭哧选了一群(自认为)符合年龄的演员🎭️,化妆师一下子又给拉到了成人市场。
宝钗演员🎭️在特辑(左图)与成片中的对比
黛玉演员🎭️在特辑(左图)与成片中的对比
这个电影的化妆造型服装(后文还有美术、置景、道具等)都给我一种工作很好找的感觉,怎么能够做到既不好看也不符合原著的呢?
服饰上,电影也套用了不少87版的程式。这里可以看之前写的这篇《》,很多我们脑海中的红楼梦造型其实并不来自于原著,而是经过了87版的设计与传播。
比如王熙凤的出场服装在原著里是“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那其实就是红上衣、绿裙子👗、深蓝色的外套🧥。但87版设计的服装是橙色的,并且十分深入人心,以至于除了89版的电影,后续几乎所有的红楼梦题材都把橙色作为了王熙凤的人物衣柜色,包括2010李少红版电视剧以及舞剧、音乐剧和新编越剧等,以及许多汉服版的红楼梦服装造型。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王熙凤出场
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王熙凤出场
音乐剧、新编越剧、舞剧红楼梦中的王熙凤造型
89版电影《红楼梦》王熙凤出场
而胡玫电影版将这种人物色更进一步放大,电影里王熙凤的服装一大半都是橙色系的,仿佛这家里就没别的染缸了。我见过办事糙的,但像陈同勋这么糙的也实属罕见了。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其实就算在87版里,王熙凤的服装是橙色的也不多,不过再一次证明许多追捧87版的人其实没怎么看过原剧。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王熙凤部分造型
也搞不懂剧组是怎么践行爆料人所说的“要比87版的材质好很多”,上镜的服装需要兼顾的因素比较多,这个“好”很容易出现不同的理解,但王熙凤服饰中出现皮草的部分应该很容易统一标准了吧。本来橙色就很难显贵气,剧组加的皮草更是肉眼可见只勾了个边,看着既不保暖也不显贵。花钱都砸不出个响儿,有时候也是个能耐啊!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王熙凤服饰(右)与87版电视剧对比
照葫芦画瓢都不会,让他自我发挥那就是可以预见得灾难了。
陈同勋改动了一个87版里看似影响不大的程式,将丫鬟们的长比甲改成了短衣长裙👗。长比甲在后来的古装剧里,常常被当作老妈子们的“工作服”,加上丫鬟一般不会设定比较鲜艳的服饰色彩,所以会被认为属于老气的服装。
87版《红楼梦》剧照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短衣长裙👗只是遵从戏曲里一些丫鬟的服饰,见《》。
越剧《西厢记》中红娘服饰
从这个改动本身来说似乎问题是不大的,问题大的还是陈同勋对于这个改动的驾驭能力上(再次疑惑不知道他是怎么找到工作的)。刚出一部分剧照的时候,大家就已经发现了丫鬟服饰的腰部很奇怪,这点在《》里也说过了,陈同勋并不了解仕女图和戏曲中的这种裙子👗的腰部是怎么处理的,就自己“发明”了一个类似缠生料带的做法。
令人发笑的地方还在于,陈同勋的服装设计️向来是不管穿着逻辑,衣服跟粘土捏的一样,却给这条白腰带特地设计了一个裹缠的细节,生怕大家看不到一样给每个丫鬟的后侧腰地方加了一个白腰带的“线头”,极为别扭。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拼接
这波实在是他想多了,戏曲也没那么没事找事,就是直接用一个装饰好的腰箍。也有比较简单的,直接在百褶裙上扎腰带,但这种一般就不加装饰了。
越剧服饰中的腰箍
京剧服饰中的腰箍
这个装饰可以加在正面,也可以加在侧面,像电影里这样被安排成丫鬟“制服”了还是加在侧面比较好,符合人物本来的劳动者身份。因为在戏曲里,这种服饰款式是小姐和丫鬟都会穿的,虽然没有绝对的装饰繁简等级,但还是要讲究一个均衡性,看着又寒酸又啰嗦、又突兀又零碎吧!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拼接
梅兰芳戏曲扮像
主仆都穿短衣长裙👗,但裙子👗装饰有所区别
唉,这学又学不会,抄又不甘心抄,这令人捉急的能力和令人疑惑的工作机会啊!所以,这把击鼓传花,必须把视线再拉回导演身上。
不过事已至此,我们也已经很难再搞懂胡玫在黛玉演员🎭️的颜值、电影的口碑等问题上的发言和举动,究竟是在跟网友犟嘴,还是自己真的深信不疑?但电影的确暴露了她以往履历中的成功作品,肯定是有一些其他辅助原因的,而且她应该也不太清楚自己的能力在哪里。不仅仅是她,这个剧组里她是带了以往成功作品的一部分班底来的,真羡慕有人能糊里糊涂地成功。
回到开头提到的那个模仿汉服走秀的问题上,因为的确咱也没有啥证据,但明确可以看出剧组有想模仿老剧那种带有戏曲身段的表演方式的意图,可能又觉得戏曲方式过于程式化和老套。然而如此“做作”的一部电影,却没有设置礼仪指导!看在特辑里胡玫的发言,她似乎依赖于对演员🎭️的所谓集中短期培训,以及演员🎭️的所谓刻苦,培训内容则是所谓的古代淑女的培训。
之前在《》里就已经谈过,为什么现在的古装剧多了“礼仪指导”这个岗位,就是因为现在的导演和演员🎭️都没有戏曲素养,但古装剧又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礼仪程式,甚至扩大到怎么走、怎么坐、怎么端茶的文戏动作指导。特辑里也出现了,但提前学和跟组是两码事,否则就不需要礼仪指导这个岗位,而是给每个人发送礼仪规范视频的网盘链接。
电影红楼梦不负韶华特辑截图
从片尾字幕可以看出,这个所谓的短期培训也就额外学了书法、刺绣和茶道,在特辑镜头里表现出来也就是端着盖碗喝茶和端盘子,学习穿针和看着老师刺绣,以及学习怎么拿毛笔和绝对初学者的字。这也太粗浅了吧!十几岁的孩子了,如果自己有兴趣或者家里有条件,这些早就学上了,如果需要进组才开始学,大概率也是学不成的。而且现在隔他们当年培训已经过去七八年了吧,你看这些演员🎭️还拿起这些“技能”吗,哪怕他们还在拍古装剧。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字幕截图
电影红楼梦不负韶华特辑截图
从成片看,以上努力都不如跟组带一个敢说话的人,告诉演员🎭️们自己在镜头里表情是如何崩坏的、脖子是如何前倾的,以及哪里又卡粉了。导演可能真的豁出去了,这些小演员🎭️明显还是要继续吃这碗饭的呀,形象好歹是要管理一下的。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整部电影只有关晓彤活在不一样的图层里,表情管理得过分到位了。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从许多人物众多的场面里可以看出,以前胡玫的成功作品这部分不是依赖于她的调度和指导,演员🎭️自身的能力起了很大作用,因为这部电影里充当背景板的角色始终都在践行“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干嘛去……
还有剧组忙忙叨叨说了好几次的布景问题,给人一种没钱硬花、有钱不会花的感觉。
搭出来的景非常不符合逻辑,这点很多阿婆主说过了,园区的正入口是一个水池,戏台在侧面,主打一个填充画面但毫无用处。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而一些外景,不知道是从哪里借到的,要么就是现代感十足的公园,要么就是场地十分局促的建筑。这不知道算是审美不行,还是能力不足,还是资源不匹配?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内景布置就更露怯了,因为镜头老是想给观众展示一番自己的采购成果,但不论是单件,还是搭配,都乏善可陈。因为是流媒体平台可以反复拉动,每当镜头意有所指而我实在是找不出画面里值钱的东西时,都十分替剧组懊恼,咱们要么下次直接把价签贴上头吧!还有一个贴心提示,同类摆件不要一次性买太多啊,这得贴批发价啊!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这部电影道具组的能力,也是我见过最直观的。因为电影一开场,就蒸了一锅青蟹,然后摆上桌的是梭子蟹,外面绕了一圈吃大闸蟹用的蟹八件。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这年头怎么连螃蟹都不连戏了呢?这瞅着也不是模型啊,所以最开头的青蟹去哪里了,作为一个宁波人我真的很在乎这个!
还有,最重要的两个道具,能不能花点钱,做得稍微好一些呢?都不用截图别的,就这俩就能看出电影的道具水准了。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忽然就想起导演在服化道特辑里看啥都是古董的样子了,还有点搞不清楚什么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真的劝她下载个海鲜市场APP见见世面,那上头的东西都比她在特辑里猛夸的好太多了。海鲜市场除了大部分不能开票,应该大部分也比剧组采购价便宜很多。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服化道特辑截图
但这些都没有这个电影真的无时无刻不在展示西瓜来得可笑,仿佛贾府最拿得出手的代表奢华生活的就是西瓜了。但你家小鸭子和西瓜一起在地面跑,是想当什么饲养员吗?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截图
忽然想到前阵子网上流行盘点网络小说里“一眼贫穷的富贵桥段”,感觉这个赛道也挺适合这部电影的。
本文完
作者 | 春梅狐狸
* 最近的文章 *
(至文章页面)
-
春梅狐狸 🦊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笔者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图解传统服饰搭配》,请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