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首富安巴尼家族的奢华婚礼上,珠宝的光芒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折射出家族内部微妙的权力与偏爱。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两场婚礼,解读这背后的深层含义。
首先是长子阿卡什的婚礼。新娘希洛卡出身于垄断印度钻石产业的顶级家族,她的嫁衣由金丝线手工刺绣而成,耗时三千小时,流光溢彩。宴会厅更是布置得美轮美奂,高达十米的花墙由数万朵从厄瓜多尔和泰国空运而来的珍稀花朵堆砌而成,每日的维护费用高达数万元,只为保证花瓣时刻保持最佳状态。然而,即便如此奢华,与六年后的弟弟阿南特的婚礼相比,却显得黯然失色。
在阿南特的婚礼上,奢华程度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餐盘镶嵌着货真价实的钻石,蛋糕表面覆盖着金箔,就连新郎头巾上的别针都是卡地亚的钻石大象。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婆婆妮塔·安巴尼的珠宝选择,以及她对两位儿媳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大儿子的婚礼上,妮塔佩戴着三层钻石项链,每一层都镶嵌着硕大如冰糖般的钻石,沉甸甸的耳坠几乎要将耳垂扯下来。印度媒体甚至戏谑地评论说:“她脖子上挂的不是珠宝,而是孟买的一套海景房。”相比之下,虽然希洛卡的钻石花束项链也出自顶级工匠之手,但总克拉数却远不及婆婆的零头。更耐人寻味的是,考虑到希洛卡家族在钻石行业的地位,妮塔所佩戴的钻石很可能就来自亲家的供应。婆婆戴着亲家的钻石,似乎有意压过儿媳的风头。
六年之后,在小儿子的婚礼上,妮塔一改往日高调,将钻石项链换成了一条价值高达6亿人民币的100克拉黄钻项链,主动退居二线。而小儿媳拉迪卡则佩戴着价值连城的407克拉祖母绿“传家宝”,以及五层钻石项链,仿佛身披一件珠宝铠甲。此时的妮塔,脸上始终挂着慈祥的笑容,细心地为儿媳整理头纱。
婚礼上的差距,仅仅是冰山一角。阿卡什虽然毕业于名校,执掌集团核心业务,但却因妻子被婆婆嫌弃“败坏门风”。在全家福合影中,他总是被挤在角落,在弟弟的婚礼上,只能站在人群后,皮笑肉不笑。相比之下,阿南特夫妇则稳居C位,就连父母的红宝石婚派对,都只让他负责动物园主题。最令人唏嘘的是穆克什送出的权杖:小儿媳获准插手千亿能源项目,而大儿媳只分到慈善基金会的闲职。
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表面上看,拉迪卡的娘家虽然也是医药巨头,但财富量级与希洛卡家族相比还是略逊一筹。按理说,希洛卡作为钻石世家的千金,本应成为婆家重点笼络的对象,毕竟安巴尼旗下的珠宝品牌Tanishq正需要钻石供应链的支持。然而,妮塔偏爱小儿媳的深层逻辑,却隐藏在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中。希洛卡家族属于吠舍(商人种姓),而拉迪卡则属于婆罗门(最高种姓)。婚礼当天,妮塔跪迎婆罗门族长时,作为吠舍的穆克什只能远远地合十行礼。
或许,安巴尼家族试图通过婚姻来攀爬种姓阶梯。当年,穆克什娶婆罗门妮塔,摆脱了“暴发户”的标签,而如今,小儿媳的姓氏,则让这个家族的地位更加稳固。
当妮塔的三层钻石项链压弯脖颈时,希洛卡的金丝婚纱,或许早已注定只是一个陪衬。这两场婚礼,如同两面镜子,映照出印度社会复杂的财富、权力与种姓之间的纠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