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上海近郊的摄影基地。午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斑驳的光影落在沙发上。沙发上坐着的李若彤,白衬衫搭配牛仔裤👖,干练利落。工作刚结束,她依旧神采奕奕。这个因金庸笔下“小龙女”而被铭记了三十年的女演员,如今正以最放松的姿态,拥抱一个又一个新身份:健身达人、小红书买手……即将迎来59岁生日的她,早已不再只是“演员”的单一标签。
没有强撑的“冻龄”神话,只有健身多年打磨出的紧实身形;没有对行业规则的叹息,只有主动突破的勇气。从TVB当家花旦到短剧领域的开拓者,她把自己的人生演绎成了一部长篇剧。
“真正的不老,是智慧与岁月同频。”在接受《南方周末》文娱独家专访时,她平静而通透地谈起年龄的馈赠、角色的重量与生命的真实。当同龄人惶惑于“年龄焦虑”时,她在短剧片场专注打磨人物细节;当舆论争论“中年女演员困境”时,她凭健身视频打造现象级IP,用马甲线刷新大众审美。
从金庸的武侠江湖,到现实的烟火人间,她用59年的经历证明:与时间抗衡的秘诀,其实是坦然接纳所有的际遇。正如她常说:“每一次磨难,都是让我更坚强的根源。”如今,站在人生新十年的起点,这位骨子里写满“真”的女演员,正在书写属于她的下半场。
---
1 “不给自己设限”
南周文娱: 59岁将至,你会用哪三个关键词来定义现在的心境?
李若彤: 平静,很平静,非常平静。
南周文娱: 与30岁、40岁相比,你对年龄的认知有何不同?
李若彤: 太大了。30岁时我焦虑,怕变老;40岁觉得时光飞快;50岁开始,我惊喜地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智慧也在同步增加。如今59岁,我越来越了解自己,心态也更加自在。
南周文娱: 你曾否因年龄被低估?
李若彤: 没有。没拍戏的那段日子,不是因为年龄,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角色。我始终坚持,演戏要有满足感,否则宁可不演。
南周文娱: 精神层面的“保养秘诀”是什么?
李若彤: 我不设限。无论是扮丑、扮老,还是跨界尝试,我都愿意挑战。比如当小红书买手,起初很陌生,但我把它当作事业在做;再如主持节目,原本很害怕,结果通过努力研究,也能完成。
面对『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她也选择不逃避。有人误解健身等于节食,她便耐心回应:“我喜欢运动,更喜欢吃。运动不是为了克制,而是让我能吃得更好。”在她看来,状态好,一半以上要归功于运动。
---
2 “我的事业和‘姑姑’分不开”
1995版《神雕侠侣》已播出30年。李若彤坦言,那时观众更看重演员与剧情,而非特效科技,这也是它能跨越时代的重要原因。
“小龙女”三十年来一直伴随她的事业。从角色中,她吸收了对爱情的执着与纯粹,也与自己性格相呼应。现实中,她把最深的爱给了母亲和外甥女。
对于武侠精神,她认为当代最值得传承的是“真”——真感情、真义气、真家国情怀。
回忆拍摄《大内密探零零发》,她笑言一开始压力极大,但在『周星驰』的引导下,用最严肃的态度演喜剧,反而产生了最佳效果。
---
3 “长剧短剧,付出一样”
去年她凭《午后玫瑰》获得首届中国微短剧盛典“年度女演员”。有人质疑短剧是“过气演员的选择”,她却不认同:“我拍短剧时的投入,与长剧没有任何差别。好演员,在哪种形式里都是好演员。”
在她看来,短剧因应时代需求而兴起,演员应随时代而变,主动入局、主动制定规则,而不是固守旧有认知。
---
4 “我不是野心家”
2025年,她出版自传《好好过》。写作让她重新审视过去,也是一种自我疗愈。回顾人生,她意外收获的是“健身达人”这个标签。
若能回到过去,她想调整30到40岁的那段时光,但又承认“没有那些经历,也不会有今天的我”。
她笑说自己不是突破者,更不是野心家,但凡有机会,就会尽全力做到最好。对年轻时的自己,她会叮嘱“别怕遗憾,磨难会让你更强大”;对未来十年的自己,则满怀期待:“恭喜你,还在坚持健身。那就意味着一切。”
---
这位即将迈入花甲的“姑姑”,正以另一种从容与清醒,重新定义“女演员的下半场”。
---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篇改写后的文章再加工成一篇更有娱乐杂志氛围的版本,比如带点标题感、金句式小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