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但凡国内演员🎭️沾上点导演身份,整个人气质都不一样了。吴京就是典型,他一留长发、一蓄胡子、一穿紧身西装长靴,走在机场那股子劲儿,好像随时准备开个国际发布会。
甚至还取了个英文名,叫Jacky Wu。这事一出来,我整个人懵了半分钟,手上手机都差点没拿稳。
我先去查了下。吴京在2015年拍《战狼》时,还是那个军人形象,寸头、硬朗、话少。但等到《战狼2》票房冲到56.8亿人民币(数据来源:国家电影局 2017),一下子站上了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的位置。
他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不光是身份变化,更是行业位置的跃升。这个票房放在当时的全球市场,都能排到世界年度前五。那一刻,吴京已经不只是一个国内动作演员🎭️了,他成了票房符号。
再看他后来的动作。《流浪地球》第一部在2019年上映,拿下46.8亿人民币票房(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2019)。《流浪地球2》在2023年春节档上映,更是超过40亿(数据来源:国家电影局 2023)。
而吴京都参演在其中,甚至有投资。短短几年,他的作品总票房加起来超过300亿人民币,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影人票房榜首。这种体量,意味着他不仅在国内有话语权,在国际市场也有了谈判筹码。
但问题来了。你说一个演员🎭️走向国际,为什么第一步是改名字、换造型?我能理解,毕竟在好莱坞,刘德华这种名字很难被记住,巩俐也得用Gong Li。吴京取Jacky Wu,看起来顺理成章。但偏偏这个选择让人觉得有点急。他并不是年轻演员🎭️初入好莱坞,他在国内已经是顶流导演,换个名字能不能真的打开局面,这是个疑问。
我还翻了下数据。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为549.15亿人民币(数据来源:中国电影家协会 2024),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八成水平。
其中国产片占比达到83.77%。这说明什么?说明国内市场对吴京来说已经足够大,他完全不依赖国际市场也能立足。但为什么还要在造型上向国际范靠拢?我看更像是一种姿态:不甘心只做国内的票房保证,要向外走。
可这条路不容易。你看成龙,当年好莱坞拼出来的票房成绩不俗,《尖峰时刻2》在2001年北美票房达到2.26亿美元💵(数据来源:Box Office Mojo 2001),直接让他成为全球动作巨星。但那背后是他不断妥协,减少武打难度、增加喜剧桥段。
李连杰也一样,《致命罗密欧》《龙之吻》都有票房,但始终没完全打入主流。吴京如果真想国际化,是不是也要走这条路?
而这里还有一个现实问题。中国的审美和好莱坞的需求有落差。国内观众认的是铁血硬汉、民族情怀,《战狼》《流浪地球》这套叙事能点燃市场。但好莱坞要的是全球化符号,要的是可复制的动作类型片。
吴京的这种身份跨越,不是靠一个Jacky Wu就能解决的。国际观众要记住他,得有一部真正在全球爆款的作品。但到现在为止,他的爆款都是在中国市场。
我也在想,他留长发蓄胡子穿靴子走机场,是不是一种自我暗示?告诉别人,也告诉自己,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动作演员🎭️了。我现在是导演,是资本方,是投资人。
我有安保团队,有专属通道,我要往更大舞台走。可问题是,这种国际范的姿态,在国内观众眼里,有点格格不入。大家接受他是硬汉,是战士,是票房保证,但对他突然变身成一个世界影人,多少有点不适应。
如果换个角度想,吴京可能也没得选。国内市场天花板摆在那里,他已经站在顶端。要继续增长,只能看海外。而海外市场对中国导演并不友好,能突破的凤毛麟角。他改造型、改名字,也许就是在试水。成不成是一回事,但他必须试。
不过我还是想问一句,吴京现在这样国际范的外形,真的是市场需要的吗?还是他自己的一种执念?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