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营造冬日的真实氛围,拍摄现场把地面的积雪用化肥尿素替代,屋檐和树干上的雪靠棉花胶拌粉末来营造,空中飘落的雪花则采用人造塑料泡沫,大风则由飞机头吹动。这一幕幕看似简单的细节,背后是整支团队在寒冷中拼出的坚持与创意。
拍摄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边拍边改剧本的情况时有发生,上影厂厂长徐桑楚甚至多次给谢晋做工作,要求对剧本进行调整,众人都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继续前行。谢晋对工作纪律的要求极为严格,迟到绝不被允许,外出请假也难以成行。
在影片的首映时刻,观众的掌声来得有些迟缓,闭幕后约一分多钟才响起掌声,现场气氛显得异常沉重。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观众才更能感受到这部作品要传达的分量。
关于“山区磨坊”这一场重头戏,美工师在九华山下的河流与水磨场景基础上,精心设计并打造了一座栩栩如生的破草房。通过巧妙的布景手段,甚至实现了一日三季的错位效果,使画面既真实又富有诗意。
摄制组的取景地点集中在安徽青阳的九华山等地,拍摄周期有条不紊地推进:头部队二十余人于三月下旬抵达,大部队四月上旬到达,五月中旬全队从南阳搬到庙前,七月中旬前基本完成了全部拍摄工作。
在选角方面,谢晋大胆试验,面对群众演员🎭️中一位爱戴毛主席像章的老太太起哄的情形,他只看了一眼就拍板让她担纲出演,显露出他一贯的果断与胆识。
影片的外景与叙事结构则源自鲁彦周在1979年《清明》创刊号上发表的中篇小说。鲁彦周按谢晋的设想对原剧本结构进行调整,采用三个不同女性♀️的第一人称叙事,以宋薇的内心独白贯穿全剧,形成独特的视角与情感线。
1980年,全国范围内的右派“摘帽”工作接近尾声,谢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决定筹拍《天云山传奇》。他在看完剧本后泪如雨下,立志要把这部作品拍成电影,并表达了一个愿景:像罗群这样的冤案,在中国永远不要再发生。
这一路走来,拍摄团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正是这些压力催生了作品的独特气质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