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坐在咖啡馆里的,是一个穿着宽松复古衣物、背着帆布袋的男人。桌上放着半杯没喝完的抹茶或咖啡,手里翻阅着女性♀️主义文学,耳机里流淌着独立女歌手的旋律……
若是你见到这样的男子,会怎么称呼他?
精致?有氛围感?亦或是松弛随性?
如今,外网给这种类型统一贴了个标签——“表演型男性♂️(performative male)”,更流行的昵称则是“抹茶男”,甚至有人干脆叫他们“Strong哥(死装哥)”。
这种风潮最早在tiktok上爆火。
“表演男”的特点非常突出:他们有意打扮成女性♀️眼中理想的形象,借此博取好感。网友总结的“Strong哥”穿搭手册里,不乏宽松裤子或短裤🩳、紧身T恤👕、叠穿衬衫或牛仔外套🧥、棒球帽、小众帆布袋、银饰、戒指💍,甚至挂上当下最潮的Labubu挂件。
不仅如此,他们常常用独立女性♀️音乐人的歌单、女性♀️主义文学、黑胶唱片、胶片相机📷️和有线耳机来丰富人设,手上少不了一杯抹茶或咖啡。有些还会浅尝乐器、心理学、占星学,好在和女性♀️聊天时显得“懂点门道”。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真正的“核心”就是一个字——“装”。
他们像是把自己改造为“行走的标签板”,努力贴满各种象征女性♀️化和进步思想的符号,却不小心弄巧成拙,越是刻意,反倒越滑稽。有人甚至随身携带鲜花,以示浪漫。
这种热潮很快发展成了线下模仿秀。美国、加拿大一些城市举办了“Strong哥大赛”,参赛者背着吉他或尤克里里,假装沉迷女性♀️作家的书本(却一本没读);有人穿印着“女性♀️即未来”的T恤👕,有人背帆布袋、举着抹茶、带着黑胶唱片,还有人更离谱——口袋里装卫生巾以示贴心。最后由观众欢呼、评委打分,角逐谁才是最“会装”的冠军。某场比赛的优胜者,甚至还拿到了奥斯卡小金人当奖杯🏆️,讽刺意味拉满。
不过,争议也随之而来。
组织西雅图比赛的两位年轻女性♀️直言:“这些男人披着女权、柔和气质的外衣,实际上根本没搞懂自己在谈什么。”
《Cosmopolitan Australia》则认为,至少“Strong哥”比赤裸裸贬低女性♀️的男博主要好,比如以厌女言论出名的Andrew Tate。表演型男性♂️虽然真假难辨,但至少站在了“有毒男性♂️”的反面。
《GQ》编辑则更形象,把他们的行为比作孔雀开屏:一种求偶式的表演,想让自己在女性♀️眼中显得不具威胁、反而更有吸引力。
然而,不少网友持反对意见,认为“Strong”不过是另一种精致的感情欺骗。表面上温柔贴心,实则带着操控意味。有人指出,即便交往后,这些“表演男”依旧会表现出传统性别歧视,比如自己能涂指甲油💅,却依旧要求女友承担家务。reddit上的评价更是犀利:“如果一个人装正派只是为了回报,那么一旦得不到,他会立刻撕下伪装。”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真心热爱抹茶、独立女歌手或女性♀️作家的男性♂️感到无辜。他们担心自己的喜好被误解成“装”,在tiktok上有人无奈留言:“我只怕自己单纯做自己,却被嘲笑成表演。”
《纽约时报》则将这一现象与“Woke”“Black Lives Matter”等做类比——这些词最初代表积极,但因过度标签化而渐渐变成讽刺。如今人们发言越来越谨慎,怕被冠上“觉醒”之类的名号。
不过,互联网热梗来去匆匆,“Strong哥”的讨论可能很快会被新的潮流替代。
在一个追求速成的时代,缺乏真诚与自我成长,而热衷于靠外在符号“取巧”,类似的“装男”现象恐怕还会一再出现。
但正如中国有句老话——论迹不论心。若“Strong哥”们真能“装”一辈子,那或许就不算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