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至妇联)
家风传承
德润万家
家风家训故事征集活动
本次“家风传承德润万家”家风家训故事征集活动,收到了众多饱含真情的作品。这些作品以真实的情感为底色,用生动的细节为笔触,生动展现了东至大地绵延流淌的家风底蕴,一个个有温度的家庭故事,如同春雨般浸润人心,不仅让良好家风的内涵愈发清晰,更引导着更多家庭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让家风建设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即日起,东至妇联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对本次活动的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进行展播,让更多人透过文字感受东至家风的力量,共同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
本期展播的作品是三等奖作品《车辙与脚印:乡村小院里的家风绵延路》
《车辙与脚印:乡村小院里的家风绵延路》
炊烟袅袅的乡村,藏着最温暖的家。作为乡村教师,我深知教育不仅发生在三尺讲台,更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里。从2016年组建家庭至今,九年时光流转,那些柴米油盐里的坚守,跨越山海的牵挂,以及两代人无声的接力,共同编织出我们家独特的家风,在岁月中生根发芽,润泽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结婚那年,儿子的啼哭为小院添了生机,也让我们意识到肩头的责任更重了。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丈夫踏上了外出务工的路。离别的车站,年幼的儿子攥着爸爸的衣角不肯松手,我强忍泪水安慰他:“爸爸是去远方‘捡贝壳’,等攒够了,就能给我们建最漂亮的房子。”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2017年,一辆崭新的小汽车驶入小院。买车那天,丈夫特意请假回来,我们像呵护珍宝般围着车反复擦拭。从此这辆车成了丈夫归家的“计时器”——每逢节假日,他总会载满礼物🎁,穿过蜿蜒的山路回到家中。
生活的节奏总是在不经意间改变。儿子到了上学的年纪,我便把他带在身边。乡村学校条件有限,我常常备课到深夜,儿子就在旁边写作业。一次,我感冒发烧,他学着奶奶的样子,用温水给我擦脸,还把在学校得的“小红花”贴在我床头,说:“妈妈看到花就不难受了。”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家风的传承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在相互陪伴、彼此关爱的日常里悄然生长。
2025年,女儿的出生让家庭更加圆满。儿女绕膝的欢乐背后,是公公婆婆更多的操劳。年逾六旬的他们,每天清晨五点🕔️就起床准备早饭。婆婆常说:“你们年轻人好好干,家里有我们。”朴实的话语里,藏着老一辈人的担当。受他们影响,儿子学会了照顾妹妹,每次放学回家,都会先给妹妹一个拥抱;女儿咿呀学语时,最先学会的也是“爷爷”“奶奶”。这些温暖的瞬间,如同春日的细雨,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到了2023年,我们终于开始筹备自建房。从设计图纸到挑选建材,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全家人的心血。丈夫在外地更加努力地工作,用汗水换来建房的资金;公公主动当起“监工”,每天戴着草帽守在工地,仔细记录施工进度;婆婆则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我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也抽空参与其中。一家人齐心协力,只为打造一个温暖的港湾。
作为教师,我将课堂上倡导的“孝亲尊师、勤俭持家”理念融入生活。节日里给长辈捶背;用过的纸张收集起来做草稿;旧衣服改成新裙子👗。渐渐地,儿子会主动把零花钱捐给困难同学,女儿看到地上的纸屑也会踮着脚捡起来。这些细微的改变,正是家风传承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