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正悄然改写着
“
娃衣”的角色定位。
与过去仅作为小众爱好者的收藏单品不同,如今,随着Labubu、Molly等现象级潮玩玩偶凭借独特设计圈粉无数,“娃衣”也从可选配饰变成了
“
养娃”标配。
从十几元的日常款到几百甚至上千元的限定款,
旺盛的需求推动着销量攀升。
图片来源:小红书网友@Hi_ele嗯嗯嗯
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
2024年
“
娃衣”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17.08%。
2025年暑假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50%
,
日均销量达50套,是平日的两三倍。仅5月销售额便突破千万元,
热度可见一斑。
电商平台数据
显示
,随着Z世代消费力崛起,
预计到2035年其整体消费规模将增长4倍至16万亿元,
增长动能将持续释放。
这股热度不仅局限于国内,更跨越重洋掀起全球风潮。
数据显示,
全球潮玩市场规模从2025年的203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41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8%,预计2025年将达520亿美元💵,
“
娃衣”出口正借势迎来更大空间。
在
“
世界超市”义乌,“娃衣”生产企业近期迎来海外订单爆发。
从业人员表示,“许多国外老客户追着要新款,
预计到年底,光玩偶服饰品类就能做到8000到10000件。
”
图片来源:天下财经视频截图
南美、北美、日韩等地订单量成倍增长,东南亚市场销量更是激增3倍以上,部分工厂为此将工人扩招一倍以赶制订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李勇坚指出,潮玩及周边产品的火爆,本质是新兴消费市场活力的体现。
这股热潮的背后,藏着当下消费的深层逻辑:Z世代对消费的需求早已超越对功能性的简单满足,转而追求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这正是
“
娃衣”从单纯玩偶服饰向文化载体的蜕变。
更
值得注意的是
,一批创作者正为“娃衣”注入文化灵魂。
社交媒体上,
#国风娃衣
#话题讨论度高涨
。
图片来源:小红书APP截图
如今的设计早已突破简单剪裁,他们巧妙提取传统文化服饰的精髓,主动将中国风与二次元融合,把汉服的云纹刺绣、旗袍的盘扣元素、马面裙的褶裥工艺融入迷你娃衣设计,让巴掌大的小衣服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潮玩的灵动,让传统元素焕发新活力。
于设计师而言,
这
既是表达个性的潮流符号,更是对文化自信的温柔诠释。
“
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新中式,我们把成人服饰的旗袍、云肩设计缩小,适配LABUBU家族玩偶,推出后大家争相拍照分享。”
有“娃衣”
设计师坦言,为跟上个性化需求,部分店铺的更新频率已从
“
周更”提速至“
日更”。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山月予礼
行业专家指出,
“
娃衣”能席卷全球绝非偶然。其背后,一方面依托中国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与高效供应链——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到承接全球规模化量产订单,这套体系始终保持着灵活响应能力,为
“
娃衣”的快速迭代与全球供应提供了坚实支撑;另一方面,文化元素的创新表达让
“
中国制造”突破了单纯的实用属性,更兼具情感共鸣价值。当传统服饰的纹样、非遗工艺的细节融入迷你娃衣设计,
“
中国制造”便有了文化温度。
“
娃衣”的走红,是中国产业韧性与文化魅力协同发力的生动缩影。这一现象还藏着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密码:从过去依赖批量生产的
“
大订单模式”,到如今精准对接全球碎片化需求的
“
小单快反”,柔性生产能力的提升与文化赋能的注入,让传统服饰加工企业跳出了同质化竞争的窠臼,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
源
| 光明网、央视财经、上观新闻、新浪财经、环球时报
编辑 | 李怡静
审核 | 石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