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眸》
世人常道\"美\"字难书。有人以朱唇皓齿为美,有人以柳腰莲步为美,然则真正的美,往往在皮相之外,更在那眉宇间流转的一缕神采。譬如那卡梅隆·迪亚兹,世人只见她明艳不可方物,却不知这\"女神\"二字背后,藏着多少淬炼与坚持。
初见时,总教人想起热带雨林里猝然绽放的凤凰木——她生就一副拉美风骨,棕眸如琥珀凝光,颧骨似刀削斧凿,偏又缀着两片总含着笑意的唇。这般容貌原已堪称造物主的偏心之作,她却偏要将这副皮囊炼成会说话的戏匣子。早年《摩登大圣》里那个踩着高跟鞋👠仓皇逃窜的模特儿,竟能在十年后《纽约黑帮》中化作眉眼含煞的帮派夫人。观众这才惊觉:原来美人的眼波不仅能漾出蜜糖,亦能淬出刀锋。
红毯上的她最是耐人寻味。当其他女星裹着绫罗绸缎争奇斗艳时,她倒常着一袭素裙,偏是那通身的气派,教缀满钻石的裙裾都黯然失色。某年戛纳电影节,她赤足踏过海滨长廊,海风掀起亚麻色鬈发的刹那,倒比那些钉着水晶的礼服更摄人心魄。这般从容,恰似她总挂在嘴边的话:\"衣裳穿人,终究不如人穿衣裳。\"
世人多以为这般尤物必是温室娇花,殊不知她骨子里住着个穿林打叶的冒险家。三十八岁学冲浪,四十岁出健身指南,四十五岁竟摇身变成科技公司创始人。某次访谈中她捋着被海风吹乱的鬓发笑道:\"皱纹是笑纹的勋章,腰间的赘肉是拥抱过生活的证据。\"这般豁达,倒比少女时代的胶原蛋白更显生机。
最难得是她那双总在发问的眼睛。当同行们忙着在社交媒体上炫耀铂金包时,她悄悄资助了十七所女子学堂;当制片人办公室的沙发还留着她的体温,人已飞去非洲给孤儿院的孩子读童话。记者追问缘由,她只眨着那双著名的棕眼睛:\"总得有人告诉小姑娘们,美人鱼不一定要等王子来救。\"
如今这位于知天命之年的女神,倒愈发像她故乡加利福尼亚的阳光——不刺目,却恒久地温暖着每个相信\"美丽可以很有力量\"的人。她的故事总让我想起幼时在绍兴见过的蚕,一次次蜕皮,一次次新生,最终吐出的丝,竟能织就改变世界的锦缎。
愿每个在镜前踌躇的姑娘都能明白:真正的明眸,不在秋水盈盈,而在那目光所及之处,永远燃着一簇不熄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