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孟子义近两年的剧,仿佛误入了一个大型大家来找茬现场。
《九重紫》里是这副妆容↓
《桃花映江山》没一点🕐️儿变化↓
《百花杀》照样复制粘贴↓
就连刚刚曝光造型的《尚公主》,她那张“半永久古装脸”也还是老样子↓
啊这?你们横店是不是有个古装造型模板库,所有剧组的造型师都在里面疯狂下载同一个压缩包啊?不然怎么解释,不管跨多少个剧组、跳多少个朝代、角色设定差多远,她的妆容都能高度统一?
从眉形到唇色,从眼妆细节到腮红怎么晕染,妆容相似度之高,简直像在不同剧里“套娃”,换件衣服就当换个角色了。
随着《尚公主》开机仪式的举行,孟子义再次引发热议,眼尖的网友敏锐察觉,她这次的妆容,和之前几部剧又双叒叕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标志性的上扬眼线、根根分明的睫毛、厚重的卧蚕、雾面腮红,再配上万年不变的大红唇,这套“孟子义专属妆容”就像焊在了她脸上,任凭朝代更迭、角色变换,我自岿然不动,主打一个不离不弃。
对此,大家的吐槽那叫一个犀利,有人觉得她的网红感浓妆和万年不变的大红唇既显老气又没新意,甚至直言不讳“是不是口红只有一个色号”。
还有人认为这种妆容和古装剧格格不入,让她的造型“不像拍剧像个人写真”,连最基本的朝代辨识度都没有。
更有人将她和鞠婧祎对比,直言俩人都陷在“妆容半永久”的问题里,加上近年角色人设差别不大,又没有“剧抛脸”的演技,整体观感格外单调,越看越审美疲劳。
眼见自家姐姐的妆造接连被拎出来质疑,粉丝们显然咽不下这口气,纷纷下场“举证反驳”。
南风特意去逛了圈广场,总结一下,除了那些张口就来“人红是非多,黑酸别尬黑”的无脑护主言论,稍微走心点的解释,基本就集中在两个方向。
一部分粉丝说,孟子义本身是典型的大浓颜,五官立体又突出,不管啥造型,大家的目光都会自然而然盯在她脸上。
在这种强大的五官优势下,不是妆容本身没变化,而是观众的注意力全被她的脸蛋子吸走了,才弱化了对妆容差异的感知。
另一部分粉丝则另辟蹊径给出解读,孟子义的妆容造型绮罗粉黛,更接近十多年前古装剧的审美风格,跟现在流水线生产的流行造型比,对比特别鲜明。
这种反主流的风格,让看惯了当下审美的观众觉得“不顺眼”,产生了不适感,但说到底,她的妆容本身其实没啥大问题,是观众审美被驯化了而已。
不过,这些说法在路人看来,实在很难信服。
why?是这样的,早期的孟子义在造型上,风格还是多样的,每个角色都有能让人记住的视觉特点,根本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比如《说英雄谁是英雄》里的雷纯,前期妆造走清新温婉路线,眉形细细的、弯弯的,顺着眼型自然舒展,眼妆清透得像没化一样,唇色是淡淡的粉色,透着一股少女的娇憨劲儿,又带着大家闺秀的端庄。
后期经历变故,妆造也跟着“蜕变”,眉尾变得利落又带点锐利感,眼妆加重了不少,眼线加粗还特意把眼尾拉得老长、往上扬,唇色直接换成高饱和的正红色,整个人透着强势和疏离感,把角色的前后转变衬得特别到位。
再看《燕云台》里的李思,作为辽代的温柔贵族女子,妆造走的是清淡大气路子,眉形偏粗、平缓带点弯度,一点🕐️不锐利;眼妆就做个基础提亮,没搞花里胡哨的;唇色是柔和的浅色系,搭配素雅的服饰,温柔善良的气质一下就出来了。
还有《将夜》里的叶红鱼,性格冷傲又有野心,妆造也跟着发力,眉形挑得高高的、尖尖的,眼妆用深色眼影专门晕染眼尾,显得眼神超有戏;唇色是浓郁的正红色,一出场就自带不好惹的强势感,和角色性格完美贴合。
可现在呢?从《九重紫》到《尚公主》,不管角色身处哪个朝代、有着怎样的性格,妆容都像被模板焊死了,没了当年根据角色特质调整的灵动劲儿,也难怪路人会怀念她早年那些贴合角色的妆造。
平心而论,孟子义现在这套固定妆容,单看确实很适配她的五官。
她本身是浓颜系长相,立体的轮廓、鲜明的五官,就需要有足够存在感的妆容来呼应。
上扬眼线能拉长眼型,让眼神更显灵动;浓密睫毛增加了眼部的层次感,在镜头前格外吸睛;大红唇则刚好凸显她饱满的唇形,衬得肤色更白,还能瞬间撑起气场,哪怕搭配华丽繁复的古装头饰和刺绣服饰,也不会被服饰压过风头,反而有种相得益彰的贵气感。
但问题的核心在于,“适合”不等于“万能”啊!再好看的妆容,也经不起在那么多角色身上反复套用。
不同的角色,有着完全不同的设定,或许是温婉聪慧的世家小姐,或许是藏着心事的亡国公主,又或许是背负使命的西北郡主。
不同的身份、性格和故事背景,本该通过妆造传递出差异感,让观众一眼就能区分这是谁、她是什么样的人。
可现在一套妆容通吃,直接模糊了角色之间的界限,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妆容里的孟子义”,而非“角色本身”。
时间久了,不仅角色失去辨识度,观众也产生了审美疲劳,大家期待的是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员🎭️,又不是换件衣服、换个剧名,妆容却一成不变的“模板美人”。
深究孟子义妆容陷入“万年不变”的困境,除了她个人团队可能对安全牌存在依赖(毕竟这套妆能保证她颜值在线,不容易出错),当下古装剧审美趋势的同质化,更是绕不开的重要原因。
现在打开古装剧,不管是仙侠、古偶还是权谋题材,女主妆造往往跳不出“精致眉形+显眼眼妆+高饱和唇色”的框架,仿佛造型师都在共用一套“古装美女模板”。
究其根本,是整个行业对“流量安全”的过度追求。既然某类妆容能让演员🎭️保持高辨识度、符合当下大众对“美”的即时认知,剧组和团队就不愿冒险尝试更贴合角色,但可能不够上镜、不够惊艳的造型。
可能在快节奏的观剧环境里,一眼惊艳的妆容比贴合角色的妆造更容易吸引注意力吧。这种集体趋同的选择,最终让孟子义的固定妆容成了行业同质化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古装剧造型的同质化问题,早已是行业痼疾,而不是孟子义一个人的问题。
往前看,上一位被批“半永久妆容”的鞠婧祎,从《芸汐传》到《花间令》,无论角色是俏皮少女还是重生魔尊,那双标志性的楚楚可怜眼妆和咬唇妆几乎从未改变。
再看田曦薇,在《卿卿日常》《花轿喜事》《大奉打更人》等等剧中,尽管角色设定跨度极大,但妆容的核心思路,尤其是眼妆和唇妆的风格,依旧高度统一。
这背后,是整个行业在资本、流量和效率驱动下的集体妥协。造型师的创作空间被极度压缩,不能随心所欲地为角色设计妆容,只能按照最安全、最符合当下审美好的标准来,最终只能交出一堆安全、但无聊的答卷。
但不管是被行业趋势裹挟,还是团队抱着求稳的心态,孟子义现在确实该对妆造做出改变了。
观众的吐槽声浪越来越大,已经有人开始因为妆造问题,上升到对她演技和职业态度的质疑。主要是她早年参加《一年级》和《演员🎭️请就位》时自己动手改妆的旧事也被重新翻出来。
当时她坚持“要美”,抗拒符合剧情的“丑妆”,现在网友结合她“妆容半永久”的情况,直接笃定地认为,现在的妆造同质化,根本原因在于她本人审美太固执,只能接受自己认为美的、特定的样子,拒绝了造型师为角色做出的更多元设计。
尽管这些争议,孟子义本人早都公开回应过。
在《一年级》中,她饰演小偷,因不满涂黑脸的妆面与袁咏仪产生冲突,后来她承认当时自己年轻气盛,做法欠妥,也从中吸取了教训。
而在《演员🎭️请就位》里被郭敬明批评改妆一事,孟子义则在微博发长文详细解释过,不存在改妆行为,由于当时原定的化妆师在给其他演员🎭️做造型,节目组时间紧张、人手不足,便让她启用自己的化妆师,且是依照定妆卡来完成造型,还经过了节目组同意。
在郭敬明提出妆面异议后,她也第一时间进行了修改。
只是这番澄清在当下的妆容争议里,并没有被太多人注意到。网友依旧会把早年的改妆事件和现在的“半永久妆容”联系起来,觉得前后逻辑能对上,进而加深了对她审美固执的印象。
这种不敬业、爱自己大过角色的观感一旦形成,对她职业形象的伤害是巨大的。要知道,一个演员🎭️的魅力,终究在于“剧抛脸”的可塑性,演什么像什么,让观众记住角色而非演员🎭️本人,而不是靠“半永久”的完美形象刷存在感。
早期的孟子义已经用事实证明,她的颜值足以驾驭各种风格,既能清新温婉,也能冷傲强势;如今的她,更需要的是打破这份“美丽”的枷锁,别再被固定妆容困住。
观众怀念的,不仅是她当年多变的造型,更是那个愿意为角色服务、身上充满惊喜和可能性的演员🎭️孟子义。
接下来,是继续做妆容模板下的完美娃娃,在各种古装剧里“套娃”到底?还是撕掉“半永久”标签,用真正的“剧抛脸”演技和造型为自己正名?
选择权,其实一直握在她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