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从阅兵场到归途的美丽蜕变
文 | 咸菜
编辑 | 云上乌托邦
2025年9月4日的北京火车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所有旅客的目光。一群拖着色彩缤纷拉杆箱的年轻姑娘们,正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准备踏上归程。她们就是刚刚在前一天圆满完成九三阅兵任务的女民兵方队成员。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些姑娘还穿着阅兵时的军靴,没来得及更换就匆匆赶往车站,靴面上还留着训练时的痕迹。她们将红色阅兵围脖换成了各式时尚包包,统一的迷彩作训服也变成了各具特色的潮流服饰,但那份挺拔如松的气质和坚毅的眼神,依然无声地诉说着她们不平凡的经历。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由352名女兵组成的民兵方队无疑是全场瞩目的焦点之一。
她们身着新式数码迷彩作训服,手持95式自动步枪,以教科书般精准的队形和分毫不差的步幅昂首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阳光照耀下,她们帽檐下的目光如炬,每一个正步都踏出铿锵有力的节奏,向全世界展现了新时代女民兵的飒爽英姿和自信风采。这支方队的精彩表现,赢得了现场观礼嘉宾和全国观众的热烈掌声。
这支特殊的方队成员来自全国十五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不少人是革命老区抗日武装的后代。作为今年阅兵场上唯一全部由女性♀️组成的方队,同时也是首次参加抗战胜利主题阅兵的女民兵队伍,她们深知自己肩负的特殊使命。为了在阅兵式上呈现最完美的表现,这些姑娘们经历了长达200多天的封闭式魔鬼训练。每天凌晨四点,当城市还在沉睡时,她们就已经列队站在训练场上。站军姿是最基础的必修课,要求像雕塑般纹丝不动站立两小时以上,汗水顺着发梢滴落,在作训服上晕开深色的痕迹,但没有人会伸手擦拭。正步训练更是精确到毫米级,每一步必须刚好75厘米,每分钟116步,从脚掌着地角度到手臂摆动幅度都有严苛标准。盛夏的训练场地面温度常常突破50度,厚重的作训服被汗水浸透能拧出水来;暴雨来临时训练也从不中断,雨水模糊了视线,但队伍依然整齐如初。许多队员脚上磨出的血泡破了又起,作战靴被磨穿了底,膝盖和脚踝因长期高强度训练而肿胀疼痛,但想到肩负的荣誉,所有人都咬牙坚持。
阅兵任务圆满结束后的次日,这些女兵们就收拾行囊准备返乡。在北京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她们展现出与阅兵场截然不同的面貌。褪去统一的军装,换上精心搭配的便服,瞬间变回了爱美爱笑的都市女孩。五颜六色的拉杆箱在人群中格外醒目,有的贴着可爱的贴纸,有的挂着毛绒玩偶,彰显着主人的个性。时尚的单肩包、精致的『妆容』、精心打理的秀发,与昨日阅兵场上的形象判若两人。细心观察会发现队伍中仍有姑娘穿着阅兵时的军靴,这双踏过天安门的靴子与时尚的便装形成有趣对比,仿佛在诉说她们的双重身份。这些女民兵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业白领、高校学生、教师、护士等不同职业。日常生活中,她们和所有年轻女孩一样关注时尚、热爱生活;但当祖国召唤时,她们会毫不犹豫暂别平凡生活,穿上戎装接受严格训练。
方队领队李依潼就是典型代表。这位35岁的河北保定女乡长虽非职业军人,却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在强降雨导致村庄失联的危急时刻,她曾成功组织转移幼儿园儿童而受到表彰。阅兵训练期间,作为领队的她对自己要求更为严苛。高强度的训练让她的膝盖积液、脚踝肿胀,但从未降低标准。每天训练后,她都会组织队员复盘动作,研究改进方法。正是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最终成就了阅兵场上的精彩表现。
这些女兵返程的场景之所以动人,在于展现了英雄的平凡本色。她们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可能是写字楼里的同事,社区医院的护士,或是孩子的老师。她们爱美、爱笑、爱生活,会在行李箱上挂可爱挂饰,会为搭配衣服费心思。但当国家需要时,她们又能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接受严酷训练,为国家荣誉而战。这种平凡中的不平凡最打动人心,它告诉我们:伟大源于平凡,每个人都能以自己方式报效祖国。
如今,这些女民兵已脱下戎装回归各自岗位,但这段经历已成为她们最珍贵的人生财富。阅兵场锤炼出的意志品质和纪律意识,将继续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随着列车缓缓驶离站台,这些可爱的姑娘们带着荣耀踏上归途。她们的故事如同天边绚丽的霞光,虽然阅兵的辉煌时刻已成过去,但那份荣光将永远铭刻在她们的生命中,继续照亮前行的道路。
信息来源:
今日霍州2025-09-03《英姿飒爽女民兵!》
今日霍州2025-09-04《平时为民 战时为兵!这支女民兵方队到底有多硬核?》
长城网2025-09-03《直击九三阅兵|阅兵场上的河北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