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每当我悠然漫步于商场之中,地素门店总是毫无悬念地占据着那最为醒目的黄金位置。橱窗之内,模特身着一袭闪耀的亮片裙,宛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那射灯的光线如利剑般直直打在裙子👗上,晃得人眼睛生疼。我随意抬手,指向一件上衣询问价格,店员便会带着几分自豪与笃定地说道:“这可是本季的全新款式,售价一千多元呢。”
在那段时光里,地素在中产阶层的心中,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刘雯、『周冬雨』等『明星』️纷纷为其站台代言,就连我那向来挑剔的表姐,她的衣帽间里也挂着两件地素的衣服。她总是觉得,穿上地素的衣服,整个人气场瞬间提升,仿佛自带光芒。
然而,世事难料。如今再次踏入商场,眼前的景象却让人唏嘘不已。地素的柜台前冷冷清清,几乎看不到顾客的身影。听闻,它已经关闭了不少门店。就连我朋友圈里做服装批发的朋友也感慨,如今进地素的货都格外谨慎,生怕积压在手中,砸了生意。年轻人在聊天时更是直言不讳:“地素的衣服又贵又土气,还不如去买快时尚品牌呢。”就连曾经是地素忠实粉丝的老顾客也忍不住犯起了嘀咕:“同样是一千多元的价格,ZARA的款式可要新颖多了。”
这地素究竟是如何从曾经备受追捧的“香饽饽”,沦落到如今这般尴尬的境地呢?或许,这不仅仅是店内陈列方式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大众消费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素在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可没有如今这般“高高在上”的姿态。最早的时候,据说是一对温州婆媳在胡同口开了一家小小的服装店。她们制作的衣服质量上乘,价格也十分亲民,慢慢地便在当地积攒下了良好的口碑。后来,这家店搬迁到了上海,凭借着独特的设计和过硬的品质,逐渐在上海滩打响了名气。再后来,地素推出了不同的系列,涵盖了男装和女装👚,还邀请了众多『明星』️前来助阵。那几年,地素可谓是顺风顺水,一路高歌猛进。上市那天,股票价格一路飙升,创始人也频繁出现在财经新闻的头条之上,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一些潜在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
以前,中产女性♀️购买衣服,追求的就是“既美观又能避免撞款”。地素一两千元一条的裙子👗,设计上独具匠心,有着一些小巧思,面料也十分考究,既不像快时尚品牌那样显得廉价,又没有『奢侈品』那般昂贵的价格,正好契合了中产女性♀️的需求。但这两年,经济形势的变化让大家的钱包👛都捂得更紧了。如今,『互联网』的发达让人们能够轻松地了解到一件衣服的成本构成。在购买之前,大家总会忍不住进行一番比较:同样的钱,买一个轻奢品牌的包包难道不更香吗?或者等到大促销的时候,去抢购快时尚品牌的衣服,款式更新得更快,性价比也更高。
与此同时,年轻人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前,大家觉得满身珠片、层层叠叠的设计十分高级,是时尚的象征;而现在,年轻人更倾向于简约的基础款,喜欢柔软舒适的面料。有一次,我陪着侄女逛街,她指着地素的一条裙子👗,忍不住笑出声来:“这花纹密得就像奶奶家的桌布,穿在身上不觉得闷得慌吗?”还有顾客抱怨说,地素的衣服洗两次就起球,质量跟网上那些百来块的小牌子差不多,根本不值这个价钱。
地素以前特别看重商场的地理位置,门店都集中在那些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为了营造出“轻奢”的氛围,他们在装修上不惜投入重金。然而,这几年电商直播行业异军突起,发展得如火如荼,地素却反应迟缓,没有及时跟上这股潮流。在线上,同一件衣服打折后的价格能比线下便宜一半,而线下门店却依然挂着原价。顾客们心里难免会犯嘀咕:“难道我去实体店消费,就是当那个冤大头吗?”
如今再看当下的服装市场,快时尚品牌在线上疯狂抢夺年轻人的市场,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了许多小众『『设计师』品牌』。而地素却仿佛被卡在了中间,处境十分尴尬。它的线上推广力度远远不够,在『社交媒体』上很难看到新品的图片和信息。等它反应过来想要做出改变的时候,许多老顾客已经转向了其他品牌。听说,去年一年地素就关闭了上百家门店。曾经在商场里风光无限的“门面担当”,如今不少铺位都空空荡荡,显得格外冷清。
大家对地素吐槽最多的,一是设计过于老套。那种繁复的设计风格,放在十年前或许还算时髦,但如今看来,只会让人觉得累赘不堪。二是品牌线过于混乱,什么DAZZLE、d’zzit之类的,普通顾客根本分不清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再加上线上价格忽高忽低,让人摸不着头脑。时间一长,品牌就失去了独特的记忆点,购买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其实,地素的兴衰起伏,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了市场的变化。它告诉我们,仅仅依靠“轻奢”这个标签是远远不够的。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会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而有所收缩,年轻人的审美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改变,就连购买衣服的渠道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企业一味地死磕老路子,不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调整,那么再耀眼的招牌也会逐渐失去光泽。
现在,当我路过地素门店的时候,偶尔会看到店员在慢悠悠地整理着衣架,他们的动作比以前明显慢了许多。或许,他们也在思考着,这个品牌究竟该何去何从。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我们不再盲目地为“轻奢”的标签买单,而是更加注重商品本身是否真的物有所值。而对于企业来说,或许应该放下一些身段,多倾听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和心声。毕竟,再昂贵的衣服,如果没有消费者愿意穿着它走出家门,那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