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祺《我的剧综搭子》直拍刚出,站姐“@霁月听风”把原图甩进超话不到十分钟,P图博主“@调色盘🎨没有盘”就跟上:饱和度拉高、笔触加粗、背景虚化出星月夜般的漩涡,一袭松绿西装的少年被向日葵团团围住,像从1890年阿尔勒的画布上走下来,连耳返线都被P成油彩拖尾。评论区瞬间哀嚎:这哪是爱豆,这是“人间印象派”!
“@霁月听风”回忆,当晚舞台灯光偏冷,她原片里马嘉祺被蓝光罩住,“像冻住的薄荷糖”。她抱着试试的心态把原图丢给“@调色盘🎨没有盘”,只说了一句:“想要梵高那种发疯般的热烈。”后者熬到凌晨三点,用Procreate 把向日葵一朵朵“种”上舞台:先拿干笔刷扫出厚涂纹理,再把马嘉祺的轮廓用“动感模糊”拉出星轨,最后叠了一层 8% 的噪点,模拟油画龟裂纹。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色彩共情”。梵高笔下的黄与绿,本质是高饱和度的互补色,自带“情绪放大器”功能;而马嘉祺当晚的松绿西装,在冷光里被映成低明度青绿,正好与向日葵的铬黄形成180°色环对冲。P图师只是把那0.5 倍的“对冲”拉到 2.0,就让“安静”与“炽热”同框——像极了少年清冷声线与爆裂高音的反差。于是,一场本属于 19 世纪的神经质浪漫,在 2025 年的舞台灯里找到了共振频率。
去年,有人把宋亚轩P进莫兰迪的灰瓶子,把刘耀文塞进克林姆特的金箔,但都只是“背景替换”。马嘉祺的向日葵之所以出圈,因为P图师让“笔触跟着肌肉走”:少年抬手,油彩就向上撕裂;少年俯身,花瓣便随重力垂落——像梵高真的在替他画写生。评论区最高赞写道:“以前的图是‘人贴画’,这次是人画合一。”
“@调色盘🎨没有盘”被催更到崩溃,干脆开了直播教学。第一晚,20 万人涌进『直播间』,她把图层一一拆开,像“把油画刀递给观众”。“不是教你追星,是教你用颜色讲情绪。”她现场演示:把一张普通夜景拖到PS,先拉一条“梵高黄”渐变,再拿“粗糙蜡笔”滤镜朝对角线刷——30 秒,平平无奇的街景长出滚烫的灵魂。弹幕刷屏:“原来艺术不是高岭之花,是可以Ctrl+S 的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