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幼瘦”的审美主导下,女『明星』️们普遍瘦得只剩骨架,肤色白净,形象单一。
不仅如此,角色类型也日益单调,“傻白甜”成了主流,缺乏层次感和深度。
比如,『周也』在剧中饰演女扮男装的女将军,看似冷冽,实际却显得过于娇弱。拿武器的手都在发抖,完全撑不起角色的力量感。『金晨』为了迎合审美,不断整容、减肥,如今脸部线条锐利,身材纤细到脆弱,现代剧里尚且能接受,一旦换上古装,就显得格格不入。
有人说这是资本顺应观众喜好,其实未必。观众真的只爱“白幼瘦”吗?未必如此。
《子夜归》开播后,王佳怡饰演的“蛇公”人气迅速走高。她的长相不符合流行标准,却被评价为高级感十足。与她搭档的田曦薇饰演“猫公”,圆眼睛灵动机敏,神态十足。两人风格差异巨大:猫灵巧可爱,蛇冷漠无情,却形成强烈反差感,反而更吸引人。
王佳怡的气质冷峻,带着疏离感,仿佛看淡世事,极具张力。由此可见,观众并非只喜欢“白幼瘦”,而是没有更多选择。
其实王佳怡早在《满江红》中便惊艳亮相。那时她才二十岁,出演的瑶琴虽戏份不多,却留下深刻印象。瑶琴身世凄凉,却坚守大义,令人难忘。作为新人,她凭借真诚表演打动观众。
『张艺谋』多年来的选角标准,也能说明问题。他一向坚持“角色合适”原则,不迎合所谓的潮流审美。从『巩俐』到『章子怡』,从『周冬雨』到刘浩存,再到如今的王佳怡,她们外貌或许并不精致,却都能在镜头下展现独特魅力。『巩俐』的厚唇、『章子怡』的额头、『周冬雨』的小眼睛、刘浩存的朴素,都未妨碍她们成为“谋女郎”。『张艺谋』强调的是真实与质感,而不是统一的模板。
王佳怡亦是如此。现实中她并不显眼,甚至略显平淡,但在镜头前,她却能散发冷艳与故事感。她演绎的柳太真,冷漠而脆弱,眼神破碎感十足,颇有港风《青蛇》的韵味。
这种美,正如经济上行时期的审美——开放、多元、包容。那时的美女不止一类:『林青霞』的大气、张曼玉的灵秀、中森明菜的明艳,都各具风格。内地也有叶全真这样的“小眼睛美人”。美不再被限制,而是百花齐放。
『张艺谋』正是延续了这种多元审美。他的选角不依赖整容与修饰,而是捕捉天然的特质。林博洋在《满江红》《少年歌行》《雪迷宫》中的表现,也体现了这种风格。或许她的长相算不上惊艳,但凭借利落的打戏和年代感的造型,依旧能令人眼前一亮。
『巩俐』曾说,她不认为长相是优势,真正重要的是努力。那个年代,演员们把精力放在表演上,美是自然散发的,而不是精雕细琢出来的结果。
相比之下,如今『娱乐圈』️却被“白幼瘦”绑架。演员们为了迎合潮流,被迫在脸和身材上耗费心思,仿佛稍有不同就寸步难行。审美越来越单一,反而成了退步。
真正打动观众的,从来不是模板化的外貌,而是角色与演员之间的契合。审美该更开放,而不是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