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脑袋一热,想按照元素周期表里的顺序,每种元素都买上一克摆家里玻璃柜里头,这事儿能成不?得花多少钱?
可这里头的问题可比咱想象的多多了,有些元素别说买了,就连科学家都得端着特种设备、穿着防护服,隔着重铅玻璃瞅那么一眼,摆在家里更是不可能的事。
更有些物质压根就没在自然界里踏实待过,实验室里待上几秒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这梦想中的全家福,打根儿上就注定了是个残缺的拼图。
其实早就有人按照上面的设想打造了一面元素周期墙,这个人就是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办公室那面著名的元素周期墙,据说收藏了80多种元素的实物样本,但并未包含所有放射性元素。
至于具体花了多少钱,并没有一个公开的精确总数,有人估计可能达到几十亿美元💵。这面墙的成本主要来自那些极其稀有和昂贵的元素,例如锎的价格曾高达每克2700万美元💵以上。
假设所有元素都能神奇地搞到手,咱就按一克一克这么买,总价得多少钱?这里头价差能大得让你瞠目结舌。你看啊,普普通通的铁、铝、铜、碳,这些家伙便宜得跟白菜似的,一斤才几块至几十块钱。
但有些元素那可真是金贵得离谱。比如咱们刚才说的人造元素锎,这玩意儿一克的价格能飙到2700万美元💵,相当于近2亿人民币。还有铕之类的稀土元素,那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克也得大几千人民币。
要是再算上那些实验室定制、价格没谱的超铀元素,这总账单轻松突破几十亿人民币大关。就这,还没算你专门盖个能安全存放放射性元素的堡垒仓库的钱呢。
但钱其实还是小事,真正卡脖子的,是有些元素你根本买不着。为啥呢?第一类是放射性太强,危险系数高,普通买卖压根不让你碰。
比方说钋,这玩意儿的“毒性”极强,一克就足以造成极其严重的公共安全风险,所以国家严格管控,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合法出售的。
再比如镭(四十多年前就60万美元💵一克),以前夜光手表里用一点点,现在也因为辐射☢️问题早就不让用了。
第二类更是没辙,它们的存在时间太短了,短到一生产出来立刻就消失。像砹这种元素,自然界里虽然有,但存量极少极少,半衰期最长的那种同位素也只能存在八个小时左右。
你这边刚收到快递短信,那边元素都已经衰变完一大半了。还有(Dubnium)、(Seaborgium)这些超重元素,都是在实验室里用粒子对撞机轰出来的,寿命只有几分钟甚至几秒,别说买了,连看都来不及看一眼。它们就像昙花一现,科学意义重大,但想收藏?门儿都没有。
第三类是属于国家战略资源,个人想买一克?根本没戏。比如核反应里常用的钍和铀,这些材料受到严格管制,不是谁都能持有的。尤其是高浓缩铀或武器级钚,那些都属于敏感物资,普通人连边都沾不上。你说我就买一克做个收藏,有关部门的回答估计非常统一:不行。
再说说一些稀有气体,比如氦。这玩意儿虽然不像前面说的那么吓人,但地球上的氦气资源其实非常有限,而且它太轻了,容易逃逸到大气层之外。
现在大量氦气被用于科研、医疗(比如核磁共振)和工业,虽然能买,但价格一直在涨。而且按克买气体本身也挺别扭,你是想要一克氦气?那得用好几个大气袋才装得下呢,因为它密度太低了。
还有一些元素,虽然稳定,但极少以单质形式存在,制备起来极其困难。比如铱,是地壳中最稀有的元素之一,价格昂贵且极难加工。
想要一克高纯铱粒?得找特殊材料的供应商,而且价格令人咋舌。再比如铑,价格也曾长期比黄金还高得多,虽然最近市场有波动,但依然属于贵金属中的贵族。
这么捋下来,周期表里118个元素,真正能让你合法、安全、稳定买到一克的,其实连一半都不到。从第1号氢到第92号铀,这之间的元素多数还算有点戏,但铀之后的那些超铀元素,从镎、钚一直到Og,基本都活不过多久,要么辐射☢️极强,要么制备难度逆天,有钱也搞不定。
所以说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想凑齐整个元素周期表,每种一克,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它涉及到的不仅是钱,更是科学极限、安全红线和法律边界。
不过这并不妨碍咱们在脑子里过过干瘾,或者换个方式实现梦想,比如收集矿石标本、购买元素样品盒(通常只包含30至50种较安全的元素)、或者甚至自己动手做一些化学实验来制备某些单质。收集完整的元素,那就别想了,距离产生美,神秘才显得格外有趣,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