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的机场,『古力娜扎』一身鹅黄色吊带裙现身,本该是清爽的夏日『穿搭』,却因她过于纤细的身形引发热议——锁骨凹陷成坑,手臂细得能看见骨头,网友直叹“瘦成排骨精”。从当年《轩辕剑》里端庄清冷的“小雪”,到如今被讨论“病态瘦”的女『明星』️,娜扎的变化像面镜子,照出内娱畸形审美的荒诞与无奈。
从“清冷女神”到“排骨精”:内娱审美何时走偏了?翻看娜扎早期的照片,16岁做平面模特时,她是皮肤白皙、身材匀称的新疆美人;2011年刚进北电,镜头里的她带着少女的圆润感,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既有异域风情又不失邻家亲切感。
可如今再看她的机场路透,肩骨突出如刀,腰细得一只手能圈住,连最基础的“健康感”都消失了。这种变化不是个例——『金晨』被拍到“干瘪纸片人”,『陈都灵』因“排骨胸”上热搜,金子涵瘦到脱相被认不出。内娱女星似乎陷入了一场“比瘦大赛”,仿佛越瘦越美,越瘦越有流量。
这股“白幼瘦”的歪风从何而来?有网友调侃:“打开热搜,女『明星』️的词条不是‘瘦了’就是‘又瘦了’,好像胖一点就不配当『明星』️。”确实,在流量至上的『娱乐圈』️,“瘦”成了最直观的“上镜优势”——镜头吃妆又显胖,稍微有点肉就会被骂“发福”“油腻”;而“骨感”能制造视觉冲击,轻松登上“生图能打”“身材绝了”的热搜。更讽刺的是,这种审美还被包装成“自律”“敬业”——你看,女『明星』️为了维持身材,每天只吃水煮菜,饿到头晕还要坚持工作,多“努力”啊!可谁又想过,这种以健康为代价的“努力”,真的值得吗?
病态瘦背后:被绑架的不只是『明星』️,还有普通人的审美“每次刷到女『明星』️的‘蚂蚁腰’‘漫画腿’,我都忍不住捏自己的肚子,觉得自己胖得像头猪。”23岁的上班族小周的话,道出了无数普通人的焦虑。当『娱乐圈』️把“瘦到病态”当成主流审美,当『社交平台』上满是“月瘦20斤”“三天掉秤法”的极端减肥教程,普通人的审美标准也被悄悄绑架了——仿佛只有瘦成“纸片人”,才算得上“好看”;稍微有点肌肉或曲线,就会被贴上“壮”“不好看”的标签。
但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反抗这种畸形审美。
去年『刘亦菲』因“有肉感的大腿”上热搜,评论区却一片叫好:“这才是健康的美!”“终于不用看排骨精了!”网友的热情不是偶然——大家看腻了千篇一律的“白幼瘦”,更渴望看到真实、有生命力的美。就像一位健身博主说的:“美应该是多元的,有人喜欢纤细,有人偏爱丰腴,有人欣赏肌肉线条,只要健康,都是好的。”
畸形审美该停了:『明星』️是引领者,不是受害者有人说,女『明星』️也是畸形审美的“受害者”——她们被迫减肥,被观众和资本裹挟。但换个角度想,『明星』️何尝不是审美的“引领者”?她们的一言一行、一衣一貌,都在影响着普通人的审美取向。如果女『明星』️能站出来说:“健康比瘦更重要”,如果剧组选角时不再只看“体重秤上的数字”,如果品牌代言不再只挑“骨感美人”,畸形审美的土壤或许会慢慢松动。
就像《新华每日电讯》曾批评的:“畸形审美背后,是一些文娱从业者‘精神缺钙’。”当『娱乐圈』️不再把“瘦”当唯一标准,当『明星』️敢于展示真实的自己,当观众学会欣赏不同的美,这场“以瘦为美”的荒诞剧才能真正落幕。
回到娜扎的机场照,那条鹅黄色吊带裙确实好看,可如果她的锁骨不再是“凹陷的坑”,手臂多一点自然的肉感,笑容里多几分轻松,或许会更好看。毕竟,美从来不该是“瘦成排骨精”的单一模板,而是“健康、自信、真实”的多元绽放。内娱的审美,该踩刹车了——不是刹住对美的追求,而是刹住对“病态瘦”的盲目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