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衣服、新书包、新鞋子……每到开学季,这就成了不少家长心中的“开学标配”,毕竟新学期意味着万象更新,总想让孩子以崭新的面貌开启新的学习旅程。
就在这一片“焕然一新”的校园里,偏偏有些孩子“画风”不太一样——
他们脚上穿的可能是磨得起毛、甚至鞋头开胶的旧球鞋;身上那件T恤👕,洗了太多次,图案都有点模糊了,甚至还打了补丁……
但他们走起路来照样带风,神情自在地穿梭在走廊里,仿佛对周围的“全新装备”视若无睹。
这可不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或者爸妈的疏忽——事实上,很多家长的购物车🛒里早就塞满了最新款的球鞋、当季潮牌的卫衣……父母想安排得明明白白,但哪怕买回家孩子也不愿意穿。
一场围绕“新与旧”的拉锯战,就这样悄悄在很多家庭里上演。
爸妈费解又无奈:明明都是精挑细选、咬牙买下的“好东西”,怎么孩子就是不领情?这届小朋友,到底是怎么想的?
穿了两个夏天的旧短袖
打了补丁还是女儿的“最爱”
一件白色的短袖,荷叶边的袖子,胸口绣着一道立体的蕾丝彩虹,领口略显松垮,衣服的左下角还缝着一只黄色的鸭子,与整体的搭配显得不那么协调。
“不协调就对了,这只鸭子是我缝上去的,原本这里已经磨破了一个洞。” 这件短袖,成为了赵枫和女儿新学期拉锯的第一根导火索,“原本已经放在老房子的衣柜里了,暑假过去收拾的时候被她看见了,死活又要穿,不同意就闹啊哭啊,一点办法都没有,给我哭了半小时,只能答应带到新家了。”
一件百来块钱的短袖,看似平平无奇,赵枫怎么也想不到,已经陪伴女儿走过了两个夏天。
“她非常喜欢穿,洗来洗去,破了一个洞,但她还是要穿,没办法只能给这个洞补上,特地买了一个鸭子的贴布帖。”赵枫很无奈,自己缝补的手艺不太好,补好才洗了没几次,鸭子缝制的边边角角就露出来了,还是能看到衣服是破的,“真的是把补的鸭子都穿脱线了,还是她的最爱。”
今年9月,女儿就要上一年级了,为了孩子读书,赵枫全家特地买了一个学区房。暑假里,大家把一些要用的东西搬到了新家,这件旧衣服就留在了老房子里。
“我故意的,不想带过去,因为她看见又要穿。谁知道前几天去拿开学前的东西,被她无意间发现了,就上演又哭又闹的一幕了。”赵枫哭笑不得,开学没几天,她心里总想着帮女儿给新同学、新老师留个好印象,但无奈女儿有她自己的“迷之审美”,“问她为什么喜欢,她也说不上来,就觉得穿着舒服,上面有她喜欢的彩虹。”
女儿因为这件衣服闹脾气,也让赵枫有了一点反思:
“在这种事情上跟她‘硬刚’,用大人的视角去审视、要求孩子,我感觉自己可能有点太强势了。”赵枫试着代入女儿的立场——他们这一代人,物质富足,想要什么基本都能得到,对“新”“贵”可能并没有大人的执念, “也许旧衣服上有她留下的回忆,虽然说不上来,但让她觉得安心。”
把一双『运动鞋』穿到鞋头开胶
只因曾穿着它上过赛场
赵枫和女儿的拉锯战,陈洁感同身受。
“女儿最多的就是破鞋子,她属于一双鞋子反复穿,要穿到破的类型。” 翻开陈洁家的鞋柜,其中三双鞋子惨不忍睹,每一双看起来都是“灰头土脸”的,鞋头开胶破裂,还有的已经磨穿了鞋底,“最破的这双要不是前几天下雨打湿了,她还会继续穿。”
女儿老是盯着一双鞋子穿,这个困扰陈洁很久的问题,还曾拿出来跟朋友探讨过。
“朋友说,他们家娃也是一样的,经常一双鞋子穿一整个学期。”陈洁坦言,孩子每天在学校运动量很大,回来经常是大汗淋淋的,全身都散发一股“小鸡崽子”的味道。衣服每天都洗,鞋子不换,她心里有障碍,但往往是她把鞋子洗刷好放到阳台,女儿第二天上学又要到处寻找,“不让她穿,她就要闹,有时候为了少点矛盾,节省时间,只能随她去了。”
而到了周末,女儿要拿出旧鞋子时,陈洁就会向她强烈推荐更干净更新的鞋子。“跟她讲平时不怎么穿,周末要照顾一下鞋子们的情绪,女儿一般这时会小小满足一下我的建议。”
陈洁说,这个问题,她也不想太纠结,只不过鞋子实在太久了,鞋底也磨平了,她更担心奔跑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 “还有一次,深深扎在我记忆里了。女儿得了一个奖项,上台领奖的照片在学校公众号上刊登了,一群小朋友里面,就她的鞋子破得特别引人注目。”
为什么爱穿旧鞋子? 这个话题陈洁也和女儿聊起过。
“我算是比较尊重孩子的,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每一双鞋子都是她自己挑选,不存在她不喜欢非要她穿的情况;关于脚感,很多鞋子是线下实体店她自己试过的,觉得舒服才买回来,也排除脚感不合适的问题。”陈洁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女儿倒给了她一些说法,“每一双鞋子,她都能说出理由。有的她说穿习惯了,脚感特别好,尤其跑步特别快,跳绳不会绊脚;有的她说穿去过运动会,还拿过名次,伴她上过战场,是她的‘好搭档’。 ”
总之,女儿爱的每一双鞋,她都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潮新闻记者 朱丽珍、升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