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499
清 金黄缎地三蓝加彩刺绣云龙杂宝海水江崖纹女龙袍
长149cm;袖通长215cm;下摆104cm
起拍价:RMB 60,000
出版:《中国龙袍》,漓江出版社,P418。
lot 2533
清早期 “白云深处吾家”款蚰耳炉
款识:白云深处吾家
口径10.5cm;高5.6cm;重1130g
起拍价:RMB 180,000
此炉蚰耳簋式,通体覆淡棠梨皮色,抚之光润生辉,其形制属清早期铜炉中炉壁薄厚适中者,造型线条不显粗硕,仍承明末余韵。炉作侈口平沿,鼓腹微垂,下承外撇圈足,双耳粗细适中,环卷收于下腹,添典雅风韵。炉内膛较为整饬,可见清晰的旋坯痕,外底正中开框,刻“白云深处吾家”六字篆书款,书体古朴而富金石韵味,在明清此款中属颇别致者。
明清两代私款铜炉素为藏者所珍,其多出于名门世家,不同书体、内容的款识往往寄托了主人独特的趣味。此“白云深处吾家”私款宣炉,拍场亦见一例与本品形制、款识相同者,二者唯细节、皮色略异。可推测此款铜炉,应是清初某世家定做,用于厅堂、文案陈设之雅器。
lot 2535
明正德 铜阿拉伯文如意耳瓶
高15.5cm
起拍价:RMB 80,000
此件香瓶,以黄铜为材,器壁较厚,持之坠手。器形撇口长颈,溜肩鼓腹;颈部双象耳,线条抽象拉伸,与纤秀的瓶身对比,显示出艺术的夸张。瓶腹两面开光,珍珠满地,窗内饰阳刻阿文两组,意为“赞美全归真主”、“感谢真主”的古兰经文句。字体飘逸洒脱,刀法细腻,古拙雅韵,整器内外打磨光滑,非官方造器不能为之。
阿拉伯铭文炉具,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正德皇帝特别崇信伊斯兰教,在其当政的十六年之间,前后制造出各式各样的阿拉伯铭文铜香炉、珐琅炉、陶瓷炉,包括宫中瓷器、各种铜器等,多以阿拉伯文为饰。正德年间所铸阿拉伯文香具,多数是皇宫御用或赏赐功臣。其次是安置在清真寺经堂陈设,世代家族传承享用。
此式正德年间的阿拉伯文铜香瓶,为香供炉瓶三事中的一器,作盛放火箸之用,亦称“箸瓶”。传世所见正德铜阿文香瓶形制皆较相类,而本品双耳作如意式,且颈部刻缠枝莲纹,较为稀见。
lot 2540
民国 辽宁省政府印
印文:辽宁省政府印
边款:辽宁省政府印;印铸局造;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日;国字第三百六十七号
长7.5cm;高11.8cm;重1364g
起拍价:RMB 1,500,000
张学良签署《改奉天省为辽宁省》的原始公文 现藏辽宁省档案馆
民国三十六年湖北省政府所用官印。铜质,重 1.35kg,通高 110mm,其中印柄长 90mm。印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 75mm,阳刻篆体“湖北省政府印”。印右侧阴刻“民国三十六年七月八日”、左侧阴刻“国字第九千六百一十四号;印背印右侧阴刻“湖北省政府印”、左侧阴刻“印铸局造”。
钤盖有“辽宁省政府印”的官方公文 现藏辽宁省档案馆
此印为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铸造的辽宁省政府官印,属传世稀见的民国时期省级政府用印。此印为正方形,黄铜质,印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75mm,其印面为三行方体细朱文篆字“辽宁省政府印”,印台右侧錾刻“中华民国十八年二月□日”字样,左侧錾刻“国号第三百六十七号”,印台顶面左、右分别阴刻有“印铸局造”及“辽宁省政府印”。
民国时期省级政府用印传世实物不为多见,而此方“辽宁省政府印”则因为特殊的历史事件而更属难得,其见证了近代东北地区的动荡更迭,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意义。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东北各省同时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史称“东北易帜”。这一事件标志着北伐战争的结束,北洋军阀的时代也自此终结。易帜后,东北地区开始按照国民政府的要求进行一系列行政改革,其中包括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变更。1929年4月,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签署《改奉天省为辽宁省》的原始公文,正式将奉天省更名为辽宁省。这份近半米长的公文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上有张学良亲笔书写的“辽宁”二字,并明确标注了“辽宁”二字的正确写法。改名的政治考量包括消除“奉天”这一带有帝王色彩的名称(“奉天承运”之意),新名称“辽宁”取“辽河两岸永远安宁”之寓意。此印铸于1929年2月,正是为“东北易帜”后省名变更而铸造。
而在短短两年之后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奉天,挑起九·一八事变,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张学良在密电中称“辽省府自被日军占据,所有印信迄未带出”,此枚“辽宁省政府印”即随之失落停用,因此如今见有“辽宁省政府印”的官方文件仅见于短短三年之间。而此印流落于日寇侵略的近百年后,复又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时现身国内,实可谓幸事。
自“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遂于1929年颁发《国民政府颁发印信条例》,对各级机关印信做了详细的规制。从形制上看,此方“辽宁省政府印”即是遵照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政府颁发印信条例》而铸造,如其尺寸7.5*7.5厘米,即是当时特任职机关印的标准尺寸;此印边款铸造的位置与格式,也可在存世的各级省、县政府用印上寻得同例;印文篆体用铁线篆,字形规矩,转折硬朗,亦可见当时的官印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的印信制度,基本在承袭清朝印信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因此其官方用印亦承清制,皆由“印铸局”制作,而当时的印铸局中往往有金石篆刻名家在其中担任技正,如唐醉石、冯康侯、王福庵、吴朴堂等。民国初,印铸局延清制设于北京,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印铸局亦由北平迁往南京,由文官处下辖。此“辽宁省政府印”铸于1929年,正是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所铸,彼时著名金石家唐醉石、王福庵、冯康侯在印铸局担任技正,且于1928年一同设计制作了南京政府的国玺。此方“辽宁省政府印”的设计制作,亦应有几人参与其中。
lot 2545
清乾隆 掐丝珐琅缠枝花卉纹香盒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育
高4.6cm
起拍价:RMB 120,000
lot 2547
清中期 掐丝珐琅一鹭莲科纹壮罐一对
高29cm
起拍价:RMB 180,000
lot 2576
清 端石鱼脑砚
长12.9cm;高1.8cm
无底价
出版:《古砚美之鉴赏》第五十七图,坂上书院1936年出版。
lot 2600
清 崂山石山子(带座)
高25.5cm
起拍价:RMB 48,000
lot 2604
明 赏石立峰连白石海棠石盆
通高119cm
起拍价:RMB 100,000
石盆以白石为材,呈海棠形,下承圈足。石盆整体造型朴素雅致,皮壳苍白,质地细密,浑然天成。盆壁厚薄适中,底有起足,以卷云纹为饰,纹饰生动丰腴。所配赏石体积雄厚,沈静庄严,轮廓起伏有致,大小孔洞相连,通透之余又不失厚重感。此石盆与赏石组合,彼此契合,观感极佳,作为庭园置器,使观者驻足流连。
lot 2613
明 青白石海马海棠形盆
长83cm;宽60cm;高35.7cm
起拍价:RMB 180,000
石盆以房山石为材,大气稳重。沿口饰一圈宝相花纹样,盆身四面有浮雕装饰,正面一对追逐的奔马驰骋于水纹上,体态健硕饱满。石盆所饰纹样均以浅浮雕手法雕刻,与石盆天然的肌理相融合,时间的磨砺使石盆圆浑古朴,气韵不凡。从飞马纹、宝相花纹等可看出此盆必定出于宫廷官宦之家。
lot 2614
明 青白石净手盆连座
直径63.2cm;通高79.3cm
起拍价:RMB 200,000
此件青白石净手盆连座,盆座一体。圆盆厚唇,弧壁敛收于底。盆下圆须弥座形制规整,雕饰极为细腻,上枋、下枋均刻抽象化云纹为饰,莲瓣外围沟槽较窄,沟槽前端起翘较低。束腰雕饰云纹,圈足阴刻如意云纹。从御苑赏石角度分析此件青白石净手盆,盆加座的复合方式为明代早中期所流行,不仅充分考虑了净手盆的实际使用需求,还兼顾了其作为园林景观元素的审美价值。
lot 2622
明晚期 孙克弘款紫檀嵌八宝梅花图香瓶
款识:克弘
高13cm
起拍价:RMB 100,000
lot 2633
清中期 紫檀嵌银丝三镶玉如意
长55cm
起拍价:RMB 110,000
lot 2653
明 桄榔木大笔海
直径86.5cm;高15.8cm
起拍价:RMB 80,000
lot 2657
清早期 黄花梨六瓣式葵口笔筒
直径20cm;高20cm
起拍价:RMB 100,000
lot 2684
明 朱漆戗金茶棚
盒铭:存星草虫纹茶架。
长41.9cm;宽29.5cm;高52.5cm
起拍价:RMB 100,000
备注:附旧木箱,上有墨书题铭。
lot 2685
当代 丹山凤双层面板仿古制断纹古琴
全长124cm;弦长115cm;首宽18.5cm;
肩宽20.5cm;尾宽14cm
起拍价:RMB 150,000
琴铭:丹山凤。郑珉中。
钤印:宝琴堂、郑珉中之印信
说明:刘善教监制。故宫古琴大家郑珉中鉴定并盖章“宝琴堂”扬州名斫琴家斫制。
lot 2686
清 百一居士款仲尼式古琴
全长119cm;弦长111.2cm;首宽16.5cm;
肩宽19cm;尾宽14.5cm
起拍价:RMB 180,000
墨书腹款:百一居士;文政著雍困敦春王正月造。
款识:百一居士
lot 2687
当代 钧天坊制蕉叶式古琴
钤印:钧天坊制
全长123cm;弦长114.5cm;首宽17.5cm;
肩宽18.5cm;尾宽14cm
起拍价:RMB 180,000
王鹏,“钧天坊”创始人,当代斫琴与演奏兼善的古琴艺术家、美学空间『设计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古琴制作者。曾修复唐宋元明清百余张历史名琴,并创作百余种新的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