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因此,田黄石自古就有“石中黄金”的美誉,而价格自然不菲。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田黄石价格为何在如今的市场上仍旧居高不下。田黄是叶腊石的一种,是制作印章的珍品石材,与其他产至寿山的石材,统称为“寿山石”。
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可依此来鉴定。收 13616171821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状如蛤肉,色似枇杷。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田黄外观特征:
① 色泽(颜色及光泽):田黄的颜色有黄、红、白、黑。常为褐黄及褐红过渡颜色。油脂光泽。
② 结构特征:田黄都有“萝卜纹”。“萝卜纹”是田黄最重要鉴定特征。田黄有时可见“红格”或“红筋”是由褐铁矿充填细小裂隙而成。
③ 外壳(外皮):田黄有时可见一层薄的外部皮壳,表皮颜色与内部的颜色明显不同。外部为褐黄,内部为白色的,叫“金包银”。外部为白色,内部为褐黄的,叫“银包金”。
④ 质地:田黄的质地细腻。手摸,有滑腻感。
⑤ 透明度:田黄的透明度由不透明至半透明。透明度好的,可称“冻状”。
田黄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产于福州市寿山溪及其两侧水田中,被誉为“石中之王”。田黄因具有皇族专用的黄色,被清代帝王喜爱并视为珍宝,争相寻觅,同时也倍受文人雅士及官宦贵族的推崇,视同瑰宝,自清以来极负盛名,价与金玉相埒。
从颜色上分,田黄主要分黄、白、红、黑四色;黄的称“田黄”,白的称“白田”,红的称“红田”,黑的称“黑田”,黄白兼有者称“金裹银”。其中以田黄为贵,而黄色又分有黄金黄色、枇杷黄、桂花黄及熟栗黄等。
据收藏家罗新昌介绍,当前老田黄石假货泛滥,现在市面上所谓的“孤品清代田黄石”、“传世民国田黄石”,全都是假货,那些祖传若干代、偏僻小山村淘宝等故事,纯粹是编出来骗人的。大家千万多留个心眼,不要一时头脑发热,不要轻易相信所谓传奇故事,那都是蒙刚刚涉足收藏的新手,稍有不慎就会血本全无。
近些年有人采用各种办法,试图以人工合成等办法仿造“田黄石”,引起了鉴藏家们的关切,怕真假难分,影响田黄的身价。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田黄石”虽来源于寿山冻石母岩,但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下,经过百万年漫长岁月的浸润变化才形成的,它所具备的天然光彩和观赏收藏价值,绝非人工模仿所能替代的,也是可以鉴别的。所以两者不能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