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尚商业Daily)
时尚商业Daily 9月/13日
在『奢侈品』行业,创意是门面,商品才是底盘。
10 月 1 日,Michela Kalb 将重返 『Dior』,负责『高级定制』、男女成衣、女鞋等系列,并进入品牌管理委员会,官方的表述是协助 Jonathan Anderson,但真实含义是在创意张力与商业目标之间,『Dior』 装上了一道看不见的铰链,Michela Kalb的位置,是让秀场的惊叹声最终能吸引消费者买单。
Michela Kalb的履历几乎是『奢侈品』商品化的范本,Bocconi 商学院出身,起步于 La Rinascente 做买手,之后在 Prada、Miu Miu 打磨商品,再到 『Dior』 与 LV 担任成衣负责人。
Michela Kalb的价值不在于设计,而在于懂得整个链条的肌理,她知道哪些高定细节能被转化为成衣卖点,懂得如何管理库存节奏,也清楚消费者在哪个价位区间最容易点头买单,换句话来说,她不是艺术家,而是创意的翻译官。
把视角再拉高一层,就能看到 『Dior』 CEO Delphine Arnault 的野心,她接手 『Dior』 以来,肩负三重任务,让品牌继续成为 LVMH 增长的第一引擎,平衡 Jonathan Anderson的创意爆炸与财务的长期稳健,并在『奢侈品』行业整体放缓的背景下,为集团交出一份比 Chanel、爱马仕更具竞争力的答卷。
Delphine Arnault很清楚,话题可以制造热度,但热度不能当现金流。她要的是一个双核驱动的 『Dior』,Jonathan Anderson点燃品牌的想象力,Michela Kalb 把想象力变成可以结算的财报数字。
行业环境让这份野心更具现实意味,2025 年,『奢侈品』市场的提价红利正在触顶,Bain已将全年预期从增长调整为可能下滑。消费者不再轻易为噱头和涨价买单,品牌必须回归产品力与体验。
正是在这样的节点上,Michela Kalb的回归是一剂制度化的补药,把艺术性转译为可批量的商品逻辑,修复秀场与零售之间的断裂。
那么,Michela Kalb的手术刀会切向哪里?
首先是高定与成衣之间的转译更快,胶囊系列、联名和限定款会更迅速地落地,其次是发售节奏和库存更有纪律,减少秀场爆红、门店缺货的失误,第三是区域化更精细,亚太市场与欧美的商品组合与价格带不再一刀切,避免把潜在的中端奢侈消费者推走,最后是跨品类的语言更统一,鞋履与成衣讲述一个连贯的故事,降低碎片化成本。
这不是戏剧性的拯救,而是稳健的治理逻辑。它不会立刻带来爆炸式增长,却会在中期提升货品转化、减少折扣并增强毛利稳定性。换句话说,这是对表演艺术🎭️化奢侈商业模式的一次修补。
但风险也显而易见,商品化逻辑若过度,可能压制 Jonathan Anderson 的实验性,让 『Dior』 的文化资本被消磨,创意与商品部门天然存在摩擦,Michela Kalb能否既掌控商业,又不削弱Jonathan Anderson 的表达,将决定这次组合的成败,更重要的是,服装季节性的周期决定了任何改善至少需要2至4个季度才能在财报上显现。
因此,行业观察者需要关注几个信号,Jonathan Anderson首个女装👚系列的上架速度与完整度是否提升,不同区域的价格带与 SKU 是否差异化,高定元素是否更快转译成 RTW,这些都是检验 Delphine Arnault 布局是否奏效的现实指标。
这不只是Michela Kalb 的回归,也不仅是Jonathan Anderson的挑战,而是 Delphine Arnault的棋局,她要证明 『Dior』 不只是一个制造惊叹的剧场,而是一台能把惊叹打包、装船、结算的商业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