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之所及》:当悬疑沦为巧合的牺牲品
若论国产悬疑剧场的金字招牌,"迷雾"二字当仁不让。曾几何时,《隐秘的角落》中令人脊背发凉的童谣,《沉默的真相》里撼动人心的正义追寻,将这个品牌推上神坛。然而盛名之下,其最新力作《目之所及》却陷入了一场精心设计的叙事陷阱。
一具女尸揭开了这场荒诞剧的序幕。东江市琢尔饰品公司的『设计师』施悦,陈尸于出租屋内,身旁散落着未启封的哮喘喷雾。刑侦队长周密带着徒弟吴东踏入这个被水淹没的犯罪现场时,所有证据都在暗示:这绝非简单的意外猝死。
随着调查深入,一个扭曲的三角关系逐渐浮出水面。饰品公司老板苏牧心与死者维持着隐秘的婚外情,而其正妻曲桐的证词漏洞百出。监控画面显示,在施悦死亡前夜,苏牧心曾秘密造访死者住所。就在案情即将明朗之际,一具疑似苏牧心的浮尸出现在江边,而监控中又惊现其活动身影——这场罗生门的钥匙,竟是一对被命运捉弄的双胞胎。
编剧用倒叙手法揭开了这段跨越二十年的孽缘。高中时代的施悦(本名郝美丽)因容貌歧视对校花曲桐怀恨在心,一次蓄意报复却误伤暗恋曲桐的苏牧心致盲。为保全前途,兄长苏牧凡顶替弟弟身份入学,阴差阳错与改头换面的施悦成为情人。而曲桐在经历丧女之痛后,长期遭受"丈夫"(实为苏牧凡)的家暴,最终在结婚纪念日毒杀替身丈夫。真正的苏牧心登门质问时,施悦的惊叫触发往事,盲人在混乱中未能及时递送药剂,导致哮喘发作身亡。
该剧在视听语言上确有可取之处:水漫现场的诡谲光影,双线叙事的精密编排,以及演员对复杂角色的精准拿捏。可惜这些闪光点都被剧本的逻辑黑洞吞噬殆尽。当"双胞胎梗"成为填坑万金油,当关键转折全靠巧合推动,当校园暴力、家庭伦理等社会议题沦为猎奇佐料,这部标榜现实主义的悬疑剧已然沦为一场精心包装的狗血闹剧。
回望迷雾剧场的黄金时代,《隐秘的角落》用数学隐喻解构人性阴暗,《沉默的真相》以生命为筹码叩问司法正义。而《目之所及》空有悬疑外壳,内里却是经不起推敲的巧合堆砌。当刑侦逻辑让位于戏剧性反转,当社会思考屈从于感官刺激,这样的"迷雾",恐怕连创作者自己都难以看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