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圈讨论中,许多人的目光总是聚焦于中高端品牌,仿佛只有它们才具备精湛的制表技艺与高级审美。这种认知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被广泛忽略的事实:即便是被视为“亲民”或“低端”的品牌,也完全有能力制造出工艺卓越、设计精湛的高端表款。手表的“贵”,往往并不完全在于工艺本身,而更多在于品牌溢价、历史叙事与市场定位。
比如天梭,大多数人眼中它是入门瑞士表的代表,价格亲民、风格实用。但很少有人知道,天梭曾推出过一款160周年纪念款玫瑰金双时区腕表,价格高达六万多。这款表采用古典风格的玫瑰金壳型,细腻的磨砂质感表盘,复古柳叶指针,搭载复杂双时区功能,整体气质完全不输一些传统正装表品牌。如果隐去Logo,很多人甚至会误认为这是来自更高阶的瑞士品牌。
浪琴也是如此。尽管它常年被定位为斯沃琪集团的中端战力,主打性价比,但它也曾推出190周年纪念款名匠系列腕表,公价接近十万。这款表使用喷砂盘面、复古篆刻阿拉伯数字时标,背后是浪琴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技术储备的集中展现。它并不是“不能做高端”,而是品牌战略选择了另一条路。
日本品牌精工更是一个典型例子。很多人把它当作“高性价比工具表”的代名词,却忽略了精工Spring Drive机芯技术的独创性与复杂性——它融合了机械与石英的双重优势,走时精度远超传统机械机芯。精工的高端线“贵朵”(Credor)甚至涉及镂空、珐琅与三问工艺,价格从十几万到上百万不等。只不过在瑞士品牌主导的话语体系中,这些成就常被轻描淡写。
国产表也一样令人惊艳。比如飞亚达曾推出敦煌主题掐丝珐琅腕表,18K金浮雕神女配莲花图案,工艺细致绝不逊于瑞士同级别作品。再如海鸥,虽然大众表款多在千元级别,但它早已掌握陀飞轮、三问、万年历等顶级复杂功能,相同功能与材质的高端款价格却只有瑞士表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些品牌都具备研制高端表的能力,为什么它们的高端产品始终未能进入主流视野?
答案并不在技术,而在消费心理与市场规则。手表作为一种『奢侈品』,其价值很大程度上由品牌历史、身份象征与社会认同共同构筑。消费者买的不仅是看时间的工具,更是一种标签、一段故事、一个圈层的通行证。亲民品牌即便工艺到位、材质扎实,却难以跨越已经固化的品牌阶层。
所以说,手表“贵”在哪里?
贵在名字,而非零件;
贵在历史,而非技术;
贵在你愿意为它讲述的故事付出多少溢价。
真正懂表的人,开始慢慢跳出品牌的桎梏,转而关注机芯、工艺、设计与独立制表精神。也许有一天,市场也会如此。
- 本文来自(公众号:机械表大师傅)的原创内容,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