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宇峰站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门前,目光被眼前这座极具设计感的建筑所吸引。它以“青铜国宝,破图而生”为设计主旨,采用“堆土高台”的形式,从山脚开始,以多重台阶和多层体块层层递进,仿佛是从历史的尘埃中破土而出的青铜器,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入口处的阙门,以三层递进,形成序列空间,导引着他向上走进这座历史的殿堂,这阙门不仅借鉴了周秦阙门的形制,还融入了黄土高原窑洞的元素,独特而又庄重。
走进博物院,吕宇峰首先来到了“青铜器之乡”展厅。这里仿佛是一个青铜器的世界,每一件展品都像是在讲述着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展厅正中是杨家村窖藏复原场景,他仿佛能看到当年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发掘的画面。在展厅西边,文王仁义的器物陈列,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与信仰;古公迁岐的器物,见证了周人的迁徙与发展;凤雏宗庙和召陈宫殿的复原模型,让他对周原的建筑风貌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逨盘陈列区,他被盘内底部那18行共284字的铭文所震撼,这些文字记述着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迹以及作器者的家世,是研究西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从微氏家族的发展史中,也能看到周王朝对殷商遗民采取的政策 。
移步至“周礼之邦”展厅,这里以对周礼的追溯和阐释为线索,一进入展厅,一棵寓意周人宗法制的青铜树便映入眼帘,仿佛在诉说着宗法礼制中大宗、小宗的含义。展厅以方正分隔板块,以西周殿堂为中心,四周分陈西周的创立和周礼的各个方面。厉王胡簋庄重威严,静静地展示着那段历史;墙盘上的铭文,记录着诸多史实;何尊则是这里的『明星』️展品,吕文扬站在何尊前,久久凝视,尊内底的铭文“宅兹中国”,这是“中国”称谓最早的文字记载,让他深刻感受到了宝鸡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在这里,他还看到了西周马车、封赏礼器、献赠礼器等,通过这些展品,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周公礼制下钟鸣鼎食、尊卑有序的社会生活形态 。
在参观的过程中,吕宇峰遇到了一位志愿者讲解员。讲解员热情地向他介绍着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让他对这些青铜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讲到青铜兵器时,讲解员说道:“这些兵器不仅是战争的工具,更是那个时代工艺水平和军事文化的体现,从它们的造型和纹饰上,能看到当时的审美和技术发展。”
参观结束后,吕宇峰来到了博物院的文创商店。这里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有以青铜器为原型设计的书签、钥匙扣,还有印有铭文的笔记本📓等。他挑选了一个何尊造型的书签,准备留作纪念,让这段与青铜器的邂逅,能时刻伴随自己。
走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吕宇峰的心中满是感慨。这座博物院不仅是青铜器的收藏地,更是周秦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每一件青铜器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技艺和情感,通过这次参观,他仿佛与历史进行了一次亲密的对话,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