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人尝试以中国人的方式进行化妆,会呈现出何种风格?1944年的好莱坞电影《龙种》给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答案。这部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演员阵容全部由白人组成。为了最大程度贴合中国人的形象,演员们不仅将头发染成黑色,还特意通过化妆手段,把西方人的大眼睛、深眼窝修饰得更为小巧。剧组更是不惜花费两年时间,在美国搭建起了极具中国农村特色的茅草屋和稻田场景。从如今的视角来看,这些呈现或许略显怪异,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时代大背景下,这样的服装、化妆与道具设计已然算得上十分用心。尤为难得的是,在侵华战争期间,这部影片是好莱坞少有的声援中国的作品,并且还曾获得过奥斯卡提名。
当白人采用中国人的化妆方式时,会呈现出怎样的一种风格呢?
答主:Arno
超5500个赞同
1944年的抗日战争题材电影《龙种》,其主要演员皆由白人演员担任。
影片《龙种》由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改编自曾在中国成长的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同名小说。这部作品聚焦中国人的抗日故事,由被赞为当时最伟大女演员的凯瑟琳·赫本饰演中国农民角色,它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勇无畏与顽强抗争。
获得1945年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及最佳摄影(黑白)两项提名。
彼时,又有谁能料到,在电影上映五年之后,这首歌曲竟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
拍摄花絮:为逼真再现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村风貌,剧组耗时两年,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搭建起茅草屋、稻田等场景。
为在形象上最大程度贴合中国人,演员们纷纷把头发染成黑色,还特意将西方人标志性的大眼睛、深眼窝通过『妆容』修饰得更小。
在拍摄这部影片时,道具组未能购置到符合需求的中国农村狗狗,无奈之下,只好找来一条当时尚未进入中国的雪纳瑞作为替代。
身为中国人,自然一眼便能察觉到其中的怪异之处。然而,在当时诸多技术条件的限制下,1944年能够凭借服化道将白人装扮得颇具中国韵味,已然极为不易。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好莱坞电影上映于侵华战争时期,是一部声援中国抗日的作品。
这帧剧照极具纪实质感,若不是好莱坞向来有对女演员过度修饰的惯例,说不定真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那么,为何不直接启用华人演员来进行出演呢?原因其实相当简单:
首先,就制作难度而言,难以集齐数量如此之多且具备上镜能力的华人演员——胶片成本高昂,实在消耗不起;其次,从票房收益的角度考量,启用当红『明星』️出演能够为收益提供保障;再者,彼时的美国仍是一个种族问题极为严峻的国家,距离马丁·路德·金喊出那经典的「I have a Dream」,还需二十余载。
然而,依据米高梅的相关记录,这部影片在美国与加拿大收获了303.3万美元💵的票房,在其他地区则进账159.4万美元💵。只是,鉴于影片制作成本颇高,米高梅公司最终亏损28.1万美元💵,未能实现成本的全额回收。
按当时的购买力来算,上述数字至少相当于现今20 - 30倍的美元💵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