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价格:私下议价
藏品编号:YX25092103
在翡翠收藏领域,清代满绿翡翠以“色如翠羽、质如凝脂、工艺古朴”著称,是翡翠收藏的顶级品类。今日呈现的清中期满绿翡翠手镯,以浓郁满绿、温润质地、典雅圆条器型,成为解码清代翡翠工艺、典藏翡翠珍品的稀世之选,是清中期翡翠“重色重质”审美理念的生动缩影。
藏品概览:清代翡翠的“绿韵范式”
- 名称:清中期满绿翡翠手镯
- 年代:清代中期(依据翡翠色泽、质地、工艺特征及翡翠断代标准判定)
- 类别:清代翡翠首饰·满绿圆条手镯
- 规格:手镯为经典圆条器型,条径均匀,内径契合清代女性♀️腕围;整体满布浓郁绿色,色泽均匀纯正,如翠羽般明艳动人;质地细腻温润,微透光下可见翡翠特有的纤维结构,包浆古朴自然,尽显清中期翡翠“色浓、质匀、工简”的艺术风格,历经二百余年仍散发翡翠饰品的华贵气韵。
清代翡翠的“绿韵传奇”
清代是翡翠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乾隆以后,翡翠因“色泽艳丽、质地坚韧”逐渐取代和田玉,成为宫廷与民间追捧的宝玉石品类。清中期,翡翠开采与加工工艺趋于成熟,满绿翡翠因“稀缺性与审美价值”,成为权贵阶层彰显身份的重要载体。
此手镯诞生于清中期翡翠的“繁荣时代”:作为清代翡翠饰品的典型,它体现了当时对翡翠“色、种、水”的极致追求——满绿是翡翠色级的顶级标准,需原石色泽均匀且大面积翠绿方可雕琢;圆条器型是清代手镯的经典制式,工艺看似简约,实则对条径均匀度、弧度流畅性要求极高,每一处打磨都需工匠手工完成。它的存在,是清代翡翠从“传入”到“鼎盛”的见证,承载着清中期宫廷与民间的翡翠审美风尚。
满绿翡翠的“腕间密码”
(一)色泽质地:翡翠收藏的“核心命脉”
此手镯的满绿色泽与温润质地是其价值核心,可从两方面解析:
- 色泽等级:满绿是翡翠色泽的顶级表述,指翡翠表面通体覆盖浓郁绿色,无明显色根且色泽均匀。此手镯色泽如盛夏翠叶,明艳却不浮夸,在自然光下泛着柔和光泽,符合清中期对“正色翡翠”的审美追求(清代翡翠以浓绿、阳绿为贵,排斥偏灰、偏蓝的杂色)。
- 质地特征:翡翠质地细腻,微透光下可见纤维交织结构(翡翠特有的“翠性”),无明显石纹、棉絮,属于“种水较优”的清代翡翠(清中期翡翠多为糯种、糯冰种,达到冰种的满绿翡翠极为罕见)。表面包浆温润,是长期佩戴或保存形成的自然氧化层,为其“清代老翡翠”的身份提供了直观证据。
(二)器型工艺:清代首饰的“审美体现”
手镯采用清代经典“圆条”器型,条径从内到外逐渐收窄,弧度流畅自然,贴合手腕曲线:
- 工艺细节:手镯为整料雕琢,无拼接痕迹,内壁打磨光滑,外壁圆润饱满,体现了清代工匠“因材施艺、精益求精”的工艺理念——圆条手镯对原料要求极高(需完整大料且无裂),雕琢时需反复打磨条径与弧度,确保佩戴舒适且视觉协调。
- 审美取向:圆条器型是清代翡翠手镯的主流(区别于现代常见的扁条手镯),体现了清代“古朴典雅”的首饰审美,与当时宫廷服饰的端庄风格相得益彰,是清代女性♀️腕间的“身份符号”(满绿翡翠手镯非普通人家可拥有,多为官宦、富商夫人的佩饰)。
收藏价值:清代翡翠的“稀世瑰宝”
(一)历史价值:清代翡翠文化的活化石
清中期满绿翡翠存世稀少,尤其是保存完好的圆条手镯更是凤毛麟角。它是研究清代翡翠开采、加工、流通及审美文化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其色泽、质地可推断清中期翡翠的原料来源(清代翡翠多来自缅甸雾露河产区);通过器型工艺可还原清代翡翠首饰的制作流程;通过包浆特征可分析其流传脉络(是宫廷流出还是民间传世),历史价值无可估量。
(二)艺术价值:翡翠首饰的“巅峰范本”
此手镯集清代翡翠审美之大成:满绿色泽诠释“色彩之美”,细腻质地诠释“材质之美”,圆条器型诠释“工艺之美”,三者融合,完美呈现清代翡翠“色、种、工”三位一体的收藏标准。它不仅是一件首饰,更是一件翡翠艺术杰作,展现了清代工匠对翡翠材质的理解与运用,是后世研究清代翡翠首饰艺术的“教科书级藏品”。
(三)稀缺价值:收藏市场的“硬通货”
满绿翡翠本身稀缺,清代满绿翡翠更是“稀缺中的稀缺”:
- 存世量:清中期翡翠开采技术有限,满绿大料难得,且清代加工工艺无法完全规避原料裂咎,因此完整的满绿圆条手镯存世极少;
- 市场表现:近年来清代满绿翡翠在拍卖市场持续走高,如2023年佳士得拍卖会,一只清朝满绿手镯以2455万港元成交,足见其市场认可度与增值潜力;
- 收藏适配性:无论作为“清代翡翠收藏序列”的核心单品,还是翡翠首饰收藏的代表性藏品,它都能为藏家的收藏体系增添“历史厚度”与“艺术高度”。
(四)文化价值:中华文明的翡翠名片
翡翠是中国近代宝玉石文化的核心载体,此手镯不仅是清中期翡翠工艺的代表,更是中缅文化交流的见证(翡翠原料来自缅甸,加工工艺属于中国)。它承载着清代的审美风尚,记录了翡翠在中国从“新奇玉石”到“玉石之王”的文化蜕变,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翡翠文化的“名片”,每一次展示、每一次研究,都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华宝玉石文化的深厚底蕴。
上述藏品均为刘先生本人亲自实物拍摄,现刘先生诚心传递,价格可洽谈。对于翡翠藏家而言,此手镯是“清代翡翠收藏体系”的核心拼图——它填补了“清中期满绿圆条手镯”的收藏空白,让藏家的翡翠收藏从“现代翡翠”迈向“清代老翡翠”,彰显其在翡翠收藏圈的专业地位。
对于文化藏家而言,此手镯是“触摸清代翡翠文化”的最佳载体——腕间佩戴(或案头观赏),赏满绿的明艳、感质地的温润、品器型的古朴,能沉浸式感受清代权贵阶层的审美追求与生活雅趣,实现与二百年前历史的深度对话。
对于投资藏家而言,此手镯是“翡翠收藏牛市”的黄金标的——清代满绿翡翠的稀缺性与文化性双重加持,使其在收藏市场中具备独特的抗风险能力。参考过往清代翡翠的拍卖走势,此手镯的未来增值空间清晰可见,是“收藏与投资双赢”的优质之选。
这只清中期满绿翡翠手镯,是历史的馈赠、翡翠的巅峰、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一件首饰,更是清代翡翠文化与工艺的融合典范,是清中期“帝王绿韵”的不朽华章。对于懂翡翠、懂清代、懂文化的藏家而言,它是可遇不可求的“终极藏品”——收藏它,不仅是拥有一件稀世珍宝,更是接过一段清代翡翠文化传承的接力棒,让清中期翡翠的绿韵风华在当代继续闪耀,续写中国翡翠收藏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