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必要的暗度:练习看见的第五年”在“联合设”开幕。本次展览呈现了邱随灵(原名:邱子墨)从11岁至15岁四年间的九十幅摄影作品,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展示,更是一本用镜头书写的、充满回溯、冲突与飞跃的“成长视觉日记”。
展览精心策划为四个章节,以作者年龄进行设计,完整勾勒出邱随灵“观察-内省-整合”的成长螺旋:第一章:步履的知觉(11-13岁);第二章:内心的显影(14岁);第三章:视角的初生(15岁);终章:灵魂的暗房(15岁生日月新作)。策展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看见’并非天生,而是一场需奉上整个灵魂的练习。邱随灵的深刻,在于一种敏锐的感知、朦胧的直觉和未完成的自我对话。她在极度膨胀的自我意识与对外部世界的深刻观察间的挣扎,构成了其艺术中‘必要的暗度’,这正是她灵感的源泉。”
据悉,邱随灵的创作之旅始于最日常的动机。9岁时,为了发朋友圈,她开始拍摄花草树木,以及天空中的晚霞。11岁,第一台相机📷️的到来,正逢其青春期的开场。镜头如同一个闸口,释放了她幽深世界中奔涌的思想与情绪。对她而言,事物太过细碎,难以用言语描绘,而摄影则成为了她构建世界、安放她无所适从的独特方式。自此,她开启了一场名为“看见”的漫长练习。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