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的一女子翻出了自己珍藏许久的两枚钻石,打算拿出来换点钱,当时她光买这两颗钻石就花了将近两万块钱,她以为如今再拿出来,再怎么贬值也肯定能值万把块。
可当她把钻石拿到专业的鉴定机构,对方表示只有戒托值180块,上面的钻石根本不值钱。
当时买的时候喊得“钻石恒久远”,怎么转头就成白菜价了?
今天就扒一扒那些年坑惨人的四大炒作骗局。
钻石
1870年前,钻石还是工业材料,用来切割玻璃、打磨金属,珠宝市场里,没人看得上它,价值还不如水晶。
直到1870年,南非发现超大钻石矿,钻石产量直接暴涨,之前的稀缺性彻底崩塌,珠宝商们慌了——货太多,价格肯定要跌,生意要黄。
这时候,戴比尔斯公司却把全球能找到的钻矿,几乎全收购了,一下子垄断了95%的钻石供应,从这开始,该公司就开始疯狂炒作钻石价值。
戴比尔斯先是进行了“饥饿营销”,每年只开采计划量的1/3,剩下的钻石全封存起来,还实行“配额制”,给下游商家定死拿货量。
如此还不够,1947年,戴比尔斯推出了那句经典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接着往好莱坞电影里塞,比如《罗马假日》里,公主的首饰里就有钻石,悄悄把钻石和爱情、婚姻绑在一起。
它还专门给王室定制钻戒,然后炒作“王室同款”,富豪们一看王室都戴,赶紧跟风买;普通情侣本来没这需求,可身边人都在送,不送就像不够爱,也只能硬着头皮买。
到了1950年代,钻石价格直接涨了10倍,那个时候,人们开始疯狂购买,甚至囤货。
可买到手后,人们发现花5万买的1克拉天然钻戒,想转手的时候,最多只能卖8000块,比黄金差远了,黄金至少能原价附近卖。
更打脸的是,全球已探明的钻石储量超过25亿克拉,要是平均分,全世界每个人能分到2颗,这时大家慢慢醒过味来,钻石的价格也开始疯狂下滑。
2023年,天然钻石婚戒销量降了40%,没人愿意为虚头巴脑的“爱情象征”买单,钱更愿意花在黄金、旅游这些实用的地方。
后来培育钻石来了,1克拉的培育钻,成本只要1500块,7天就能做出来,还没杂质,品质不差,现在再看天然钻石,几乎到了没人问津的地步。
天珠
天珠能火起来,全靠商家一张嘴,他们先拿『李连杰』的九眼天珠说事,说他戴的天珠值一个亿,让不少追星的人注意天珠。
接着就编各种瞎话,说天珠是天上掉下来的宝贝;还伪造“寺庙传承证明”,拿一张泛黄的纸说“这是几百年前寺庙传下来的”;甚至扯“高僧开光”,说戴了能保平安、招财运。
古玩市场的摊主更会演,有人问价就故意说“昨天刚有人出15万我没卖”,转身又说“看你有缘,12万给你”,让人觉得捡了便宜。
就这么一炒,好多人疯了似的买,有大妈听了“能当传家宝,还能升值”,直接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凑了200万囤了一箱子天珠。
可谁能想到,这些被吹上天的天珠,根本不是什么宝贝。
它们就是普通的玛瑙石,拿货价才30到50块钱一块。
制作过程也特别简单:先把玛瑙切割成圆珠,再泡进高锰酸钾和草酸溶液里煮72小时,做出所谓的“老包浆”;然后用数控机器雕刻出“眼纹”,最后喷一层树脂增亮,就算完成了。
就算是号称“至纯天珠”的,成本也超不过200块,可商家敢卖10万以上。
这种骗局没撑多久,2025年监管部门出台了新规,要求所有天珠必须标注“人工玛瑙”“化学做旧”,还查抄了好多制假窝点。
真相一出来,天珠价格直接暴跌,以前门庭若市的古玩摊主,现在半个月都开不了张,堆在店里的天珠,白送都没人要。
邮票
90年代那会儿,写信是主要联系方式,邮票不光能寄信,还成了大家眼里“靠谱的东西”,有人看准这个机会,搞起了邮票炒作的骗局。
他们先给邮票贴“升值标签”,说“老邮票放得越久越值钱,比把钱存银行靠谱多了”。
普通的8分邮票,本来几毛钱一大堆,他们硬说“发行量就几千套,特别稀有”,直接炒到50块一张。
还编假案例,说“去年有人花1000买的邮票,今年卖了1万,翻了10倍”,再拿股市跌得厉害对比,说“邮票是实物资产,稳赚不赔”。
他们尤其盯着中老年人,嘴特别甜,跟老人说“您这养老钱买邮票,过几年就能翻倍,还能当传家宝留给孩子”。
武汉有个老人,就信了这话,为了给孙子攒婚房钱,把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卖了,凑了20万全买了所谓的“稀缺邮票”,天天盼着升值。
结果才过3个月,那个卖邮票的平台就崩了,网站打不开,联系人也找不到,老人手里的邮票,拿去问懂行的人,说就是普通邮票,几毛钱一张批量进的,总共值不了几百块。
后来武汉警方破了这个案子,才知道这个团伙4个月就骗了7000万。
那些被吹成“限量稀缺”的邮票,全是他们从批发市场几毛钱一张买来的普通票,换个包装、编个故事,就成了“能升值的宝贝”。
现在再看那些邮票,别说升值了,就算白送,都没几个人愿意要。
炒鞋
全球最贵的鞋,能卖到1700万美金。
普通品牌的鞋更疯狂,耐克一双899元的鞋,能炒到8000元;阿迪2000元的鞋,一周就飙到1万多。
最火的椰子鞋,300美元💵买入,转手能卖3万元,利润翻了12倍。
这背后全是品牌方的套路,他们故意搞『限量发售』,线上要抽签,线下得排队,还营造“抢不到就是没实力”的焦虑,有人为了抢一双鞋,熬夜蹲守手机,甚至在门店外搭帐篷。
更狠的是,品牌方会雇黄牛、用脚本扫货,把80%的库存攥在手里,再通过鞋贩子加价流出,这样一来,形成“官方控价+贩子抬价”的闭环,鞋价越炒越高。
他们还发“收藏证书”,说“限量鞋是文物,越放越值钱”,诱导人买不合脚的鞋码“供着等升值”。
『社交平台』上全是“球鞋一面墙=一套房”“炒鞋年入百万”的说法,甚至有人说“一小时翻倍是家常便饭”。
有大学生休学全职炒鞋,初期赚了20万,后来亏空滚到1076万,父母只能卖房还债;有人把买房首付、结婚彩礼投进去;宝妈囤20双椰子鞋当孩子教育金,结果半年后价格腰斩。
加上高仿鞋子大量冲击市场,炒鞋价跌得更凶,炒家想“割肉”都卖不掉,手里的鞋堆成山。
最后耐克、阿迪开始减限量款、取消联名,慢慢退出炒鞋圈,现在那些曾经被疯抢的鞋,就算降价一半,也没人愿意要了。
参考文献
极目新闻——2024-12-06《钻石价格大跳水!下跌超80%》
云南法制报——2018-10-19《5角钱邮票炒到580元一张 武汉警方破获首起“邮币卡”诈骗案》
中国经济网——2015-07-14《玛瑙天珠造假全过程 不要在被骗了》
今日霍州——2021-04-07《“炒鞋”有风险 警惕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