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苗银技艺邂逅现代设计,从深山村落走向米兰聚光灯下。一场源自苗族的文化盛宴,正跨越山河与国界,于意大利米兰的舞台上璀璨生辉。9月24日,以苗族文化为基础的银饰品牌“轻山见漫”,携非遗传承人张晓设计制作的“银色绽放”“松蝶笈语”亮相米兰国际『时装周』。
这些融合铜鼓和蝴蝶等苗族传统图腾的银饰作品,不仅展示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精湛,更向世界传递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非遗匠心,现代诠释
在米兰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轻山见漫的作品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这不仅是一场时尚展示,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表达。
“银色绽放”以苗族铜鼓文化为灵感,将铜鼓的太阳纹、翔鹭纹等古老图腾融入现代银饰设计。作品中心精致的铜鼓浮雕图案,搭配周围细腻的银丝编织,仿佛能听到千年鼓声在现代时空中的回响。
“松蝶笈语”巧妙运用了苗族文化中象征生命与自由的蝴蝶元素。『设计师』张晓从苗族古歌中汲取灵感,以银丝勾勒出蝴蝶翩跹的姿态,栩栩如生。
这款作品不仅造型优美,更暗合了苗族“蝴蝶妈妈”创世神话的文化内涵,成为佩戴在身的民族文化记忆。
文化传承,跨越地域
苗族银饰历史悠久,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在苗族文化中,银饰不仅是美丽的装饰,更是历史记忆、宗教信仰和社会身份的载体。
作为轻山见漫银饰的设计者与制作者,非遗传承人张晓对苗族文化有着特别的情感。他生长在淳朴的民风民俗中,长期致力于将苗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时尚元素相融合。
张晓曾在采访中表达他的理念:“我坚信要为一件作品注入灵魂,离不开纯手工的匠心传承。”他将民族与世界相接轨,让深山的宝藏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种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理念,让轻山见漫的银饰作品既保留了苗族文化的魂魄,又符合国际时尚的审美标准。
米兰舞台,国际表达
米兰作为世界时尚艺术中心和设计之都,一直是全球时尚界的重要舞台。轻山见漫此次的亮相,是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在意大利的一次重要展示。
有评论者指出,成功的文化输出在于拒绝“文化猎奇”,而是以 ‘平等对话’的姿态重构民族元素。这种创作逻辑让苗族文化不再是被观赏的他者,而是参与现代性建构的主体。
创新之路,超越地域
在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中,创新始终是关键所在。张晓及其团队深谙此道,他们在保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同时,大胆探索现代表达方式。
据报道,张晓创办的品牌 “以‘传承民族文化,发扬非遗技艺’为核心价值”,他的实践不仅限于银饰设计,还包括建设非遗工艺传承展示基地。
对于非遗传承,张晓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工艺,与百姓生活相结合,使丰富的苗族文化习俗变为时尚文化元素。”
这种思路让轻山见漫的银饰作品既保持了传统银饰的制作工艺,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佩戴习惯,为品牌超越地域局限、走向更广阔市场奠定了基础。
米兰街头,镜面T台映照出苗族银饰的璀璨光芒,如同山间清澈的溪流倒映着千年的文化记忆。
从深山村落到大都市,轻山见漫所承载的不仅是银饰的美学价值,更是一个民族穿越时空的文化叙事。
正如苗族古歌所传唱的迁徙史诗,这些银饰跟随着主人的脚步,不断走向新的天地,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之间,找到共生共荣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