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常用的工具无外乎给自己准备几套面具,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在遇见不同的人之后,非常顺畅的给自己换上不同的面具,每一天结束了对外的工作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就会卸下自己的面具,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自觉的认为面具是面具,自己是自己,有的人活着活着就活成了一副面具,少有人能找到自己。这同时也是成年人的孤傲。
《普通家庭》是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本片讲述了两兄弟的故事,弟弟是医生有一个儿子,哥哥是律师有一个女儿,以及一个襁褓中的儿子。由于哥哥属于二婚,弟弟一家一直不认同这个新嫂子,而且弟弟一家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也有所埋怨,因为这个,每个月一次的家庭聚会就显得很有必要了,然而聚会的核心在于两个人不同的价值观的碰撞,对于聚会本身来说,却显得多此一举。
某一天,聚会再一次到来,然而聚会之外,两个小孩子却犯下了弥天大罪,面对着自己的孩子,哥哥和弟弟一开始有了选择,然而在选择之外,随着真相的到来,两兄弟的价值观慢慢的崩塌了。
本片的核心点在于面具以及面具之下的个体究竟在生活中需要树立的是谁?观众们站在上帝的视角看下去自然是看到了中产阶级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虚伪,然而我们还需要思考的问题核心在于整个社会是如何造成这种虚伪的。
弟弟无疑是一个伪君子,伪君子的危害性比真小人还要强烈,这是普通大众们在接触多了之后达成的共识,之所以伪君子被人所诟病,原因依旧在于他们秉持的双重标准,因为有双重标准,所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他们总是会面临自相矛盾的窘境,然而伪君子在面临这些窘境的时候,想到的并不是如何改过自新,而是如何重新埋怨别人。
弟弟一开始面对着自己的儿子的恶行,想到的是自保,为什么自保,因为医院里重症监护室躺着的人还有活的希望,当他某一天醒来后,自己儿子的罪行自然而然地就会暴露,与其这个时候被大众曝光,还不如将这种危害降低到最小,于是,弟弟一开始才选择义正词严的,然而事情总是会有转机。
当他得知受害者抢救无效死亡之后,权衡利弊之下,自己的儿子已经没有了任何危机,自己也不会因此而受到牵连,于是,悲剧继续发酵,弟弟露出来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而哥哥正好与之相反,一开始想要息事宁人的他在面对受害者的母亲以及自己的女儿在镜头前面的言行之后,他深深的感觉到自己的失败,于是,哥哥做出来了与之前的自己截然相反的选择,然而这个选择,这个回头的选择却抵不过弟弟的伪善,最终,悲剧集中爆发了。
本片除了对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批判,我们更应该好好思考下,是什么造就了这些人的这些事情,如果不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仅仅是批判,那么本片依旧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当一个社会的道德完全让位于金钱的时候,这个社会是危险的,我们常说依法办事,但是法律约束着的仅仅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换句话来说,法律是兜底的。如果仅仅靠着法律来约束整个社会,那么我们所面临的社会无外乎就是影片一开始面对的那场车祸。只要有钱作为支撑,那么生命也是可以待价而沽的。而这样的社会究竟是谁获利,究竟是谁作为代价被交换,值得我们思考。
没有了道德作为约束,自私自利者,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主流,他们的世界里无外乎是以自己为核心,且并不以此为耻,任何敢于侵犯自己的权益的人或者是事情都是会被彻底的清算。因为没有了道德的托底,他们所作所为并不会被整个社会唾弃,即便是有朝一日被暴露在阳光之下,他们想到的依旧是指责别人而不是反思自己。这个时候,我们所使用的如果仅仅是法律,对于这些人已经不会构成任何威胁了。
面对着道德的断崖式滑坡,我们究竟应该作何行动?本片没有明说,但这种以金钱为核心构成的社会的负面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了,当万事借由法作为唯一准则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道德的滑坡吗?并不,我们所看到的是底层的消亡,因为贫困可以让一部分人被动被践踏,而真正交由法律处理的事情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困境。这个时候,再去呼唤道德就成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我们自然而然的会明白,人最应该拥有的是哪一幅面具,如果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而是为了迎合整个不健康的社会而将面具认为是自己本尊,那么这样的人究竟会怎样影响到周围的人?成年人的愚蠢在于认为孩子才是愚蠢的,可欺骗的,当他们这样认为的时候,何尝不是另一种愚蠢。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