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的美穿给世界看
盐边傈僳族服饰亮相中法『时装周』
10月1日,盐边傈僳族服饰亮相2025中法『时装周』。图据盐边县委宣传部
当地时间10月1日,法国巴黎,2025年第三届中法『时装周』舞台上,来自四川攀枝花市盐边县的傈僳族服饰惊艳亮相。这场传统与时尚的对话,让雅砻江畔传承千年的针线匠心,在世界时尚之都绽放独特光芒。
此次带着傈僳族服饰走向国际舞台,盐边傈僳族研究会会长谷艳称,希望通过盐边傈僳族服饰,让大家了解“追赶太阳的民族”、了解盐边,“这是我们做的第一步,让别人先看见我们。”
“追赶太阳的民族”一针一线皆史诗
采自77座山的火草织就布帛,象征彩虹的红腰带系住民族浪漫,以12座群山为裙羽、99条江水为裙柱的百褶裙,绣着“祖先来时路”的裙摆裤脚……傈僳族用世代相传的手艺,将民族文化的密码传承千年。
自己织布,自己绣衣,大多数傈僳族人从出生起,便伴着带有祝福与传承的傈僳族服饰开始探索世界。“包裹我的第一件衣服,是妈妈的新娘长衫。”谷艳说,穿着民族服饰是傈僳族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每天都要喝油茶一样,“也正因如此,人就很容易看不到自己的‘点’。”
“点”,是什么?谷艳并未直接作答,她说,“有根的人,才能走得更远。”从家乡前往外地求学,偶然间的一次活动让谷艳了解到,“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傈僳’这两个字,也不知道这个民族。”于是她暗下决心,要尽自己所能向更多的人介绍傈僳族,“哪怕让身边多一个同学、多一个老师知道傈僳族,也是好的。”
带着傈僳族服饰这一“可穿戴的史诗”,谷艳不厌其烦地向人们讲述傈僳族人生活中的点滴,从“群门布永不缝合”的传统规制,到历经四季方可成衣的匠心坚守,再到傈僳族对自然的敬畏、对族群精神的传承……
走向塞纳河畔30余套服饰收获赞美
9月去巴黎之前,谷艳与贺正芬、贺正芝、正荣、贺得芬等傈僳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一起,与即将登上中法『时装周』的服饰拍了一张合照。
“此次登上秀场的30余套服饰,并非对传统服饰的简单‘复刻’,而是中国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呈现。”历时数月,傈僳族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与独立『设计师』多次沟通,跳出贴着民族风标签的浅层创新,以“文化解码+现代重构”的思路,将傈僳族太阳花图案化为现代服饰的灵动印花,把百褶裙的传统剪裁融入高定礼服的立体廓形,以羊皮褂上的手工刀痕与礼服曲线形成美学呼应,让“莱线”挎包的十字绣技艺与现代工业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一针一线中,古老技艺与当代时尚实现同频共振。
虽然因签证等原因,传承人们无法飞往巴黎现场观看这场大秀,但由她们一针一线绣制的傈僳族民族服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面前,收获了源源不断的赞美。
华西都市报-新闻记者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