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命力,一场名为“非遗焕影,匠韵新生”的跨界展览于广州荔湾区永庆坊举办。本次展览由广州市中共荔湾区委宣传部、荔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联袂ALICEYU品牌创始人Alice Yu策划,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理念,推动岭南非遗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传承人+『设计师』”共创模式
本土品牌ALICEYU则自创立伊始,便致力于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剪裁,探索东方美学新表达。此次展览,正是品牌将非遗“走出展柜,融入日常”理念的深化实践。Alice Yu早年求学意大利米兰Istituto Marangoni,始终探寻中西文化共鸣。她曾代表中国在米兰世博会举办《指尖上的中国》刺绣个展,埋下非遗国际化伏笔。其创立的ALICEYU ATELIER『高级定制』手工坊,推行“传承人+『设计师』”共创模式,赋予传统技艺新生命。这一模式与荔湾区探索的“非遗+设计+科技+场景”路径不谋而合。品牌长期探索粤绣(与“广绣庄”深度合作)与法式钩针刺绣的创新融合,并在作品中运用铁锈染等古老工艺,曾于2019年秋冬系列将盘金绣、粤绣、潮州珠绣与法式钩针结合,诠释西方塔罗主题,形成独特视觉效果。
四大核心展区,沉浸式体验非遗新生
“非遗焕影,匠韵新生”展览以广彩釉色、镂光剪纸、铜器锻纹、粤绣丝线、植物染纹理、古董帽饰为媒介,在永庆坊骑楼打造“非遗工艺—时装设计—匠心故事”交融的沉浸之境。
展区规划清晰,共设 “瓷釉” 与 “织梦”“剪影” 与 “铸” 三大主题区,以及特邀艺术家具专展 “东方绮梦”、植物染 “蕴” 两大特色展区,多维度呈现非遗工艺与时装设计的碰撞融合。
在 “瓷釉” 与 “织梦” 展区,广彩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谭广辉老师携数十年技艺沉淀而来。他重塑传统釉色之美,将精心打造的传统广彩瓷片镶嵌于 ALICEYU 当代时装设计中,生动展现了瓷片从胚土到华服装饰的完整蜕变历程,让观众直观感受广彩工艺的细腻与精致。
“剪影” 空间则为剪纸艺术赋予了全新表达。展览打破剪纸 “纸面艺术” 的传统形态,将其转化为可穿着的时装纹样。多层渐变剪纸真丝裙、纯手工剪纸技法转译的现代裙装等作品,以静谧展示的方式传递传统镂空哲学。更值得一提的是,展区内设置激光剪纸装置,当观客穿行其中,装置勾勒的光影会将传统纹样悄然投射于观众的身体与衣间,营造出跨时空的奇妙互动氛围。
“铸” 的场域聚焦广州西关打铜工艺,该工艺传承人伍国强老师以独特创意诠释传统技艺 —— 他以锤为针线、铜为面料,打造出别致的金属定制时装。同时,伍国强老师的手工锻打铜器作品也穿插陈列于铜质时装之间,华贵的铜质材质与精致的鎏金脉络相互映衬,共同缔造出传统技艺与当代美学结合的崭新视觉效果。
粤绣作为本次展览的另一大亮点,其与当代设计的融合成果备受关注。展览重点呈现了粤绣『设计师』郑茵与时装『设计师』 Alice Yu 联袂创作的两套礼服。这两件作品耗时逾 150 小时,匠心独运地选用真丝欧根纱、真丝素绉缎、真丝顺纡等承载传统质感的经典面料,搭配粤绣的实用绣、丝绒绣工艺,在当代时装的廓形与设计中,重新激活了传统粤绣工艺的艺术生命。
多元体验,连接古今
展览动静结合,打破静默陈列。观众可近距离观察定制华服上的铜片弧度、剪纸负形、广绣针脚与广彩碎磁,见证文化精华于当代绽放。此外,现场还设有古董帽收藏展览、植物香囊互动区域。展览力求连接非遗传承人与青年创作者,联动新媒体、文创、数字内容、时装联名等新业态,推动非遗向课程、产品、品牌持续转化。
“非遗焕影,匠韵新生”展览是一封写给未来的情书,在回望传统中注入焕新想象。ALICEYU诚邀公众加入这场感官之旅:线上可观看系列独家幕后短片;线下可参与开幕酒会与跨界论坛。在传统工艺与创意交汇处,共同见证美好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