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墩概要
本图中是石狮子,属于传统建筑中的门墩(抱鼓石),是门枕石突出于门外的部分,兼具实用与文化象征功能。
一、门墩
1、门墩源功能:固定门框、门槛与门轴,防止门轴磨损下沉。
2、历史:从汉代画像砖可见雏形,北朝后装饰功能显现,如北魏门墩石外侧刻虎头。
唐宋时期,《营造法式》规范形制,门墩造型从素石向箱形、抱鼓形演变;
明清达鼎盛,成为彰显身份等级、门第的符号。
二、门墩的文化
石狮子是门墩的典型造型之一,承载多重文化寓意:
1、镇宅辟邪
狮子被视为“护法兽”,能驱邪镇宅,守护宅院安宁。
2、身份象征
大户人家门前常摆汉白玉大石狮子,雄狮踩绣球(“狮子滚绣球”)、雌狮抚幼狮(“少师少帅”),象征子嗣昌盛、世代高官;
普通四合院则用小石狮子/石虎,如“狮”谐“世”,九只狮子寓意“九世同居”,祈愿合家团聚。
3、装饰与工艺
石狮子造型丰富,如蹲、站、伏、仰,雕刻工艺精湛,是传统石刻艺术的代表,折射出古代工匠技艺与文化审美。
三、门墩的意义
1、门墩是门枕石的外露部分,门枕石中间槽支撑门框,门内“海窝”插入门纂(固定门轴),实现门的开关。
2、门墩分列大门左右,既平衡门扇重量,又通过造型、纹饰体现建筑等级与主人身份,是“门当户对”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实物载体。
四、门墩的种类
1、地域
京派门墩大气规整,晋商大院门墩奢华繁复,江南门墩秀丽精巧,石材质地也随地域变化。
2、时代
宋代门墩造型简约,明清后繁复精致,民国后规制渐弛、样式多元,工艺巅峰时融合圆雕、透雕、浮雕等技法,将石头化为艺术杰作。
五、拴马桩
拴马桩石狮造型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审美观念和手工艺水平,是研究我国北方地区民俗文化和石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1、拴马桩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石刻艺术品,常设立在民居建筑大门的一侧,也有成对设立在大门两侧的。
它原本是过去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拴系骡马的实用工具,后来逐渐衍生出第二种功能——装饰和辟邪。
2、石狮子拴马桩(或类似功能的石雕构件),可视为一种特殊的“门墩”形式,但严格意义上与常见传统门墩在功能和形制上存在差异。
3、石狮子雕刻构件,从其造型和摆放位置来看,它具有类似门墩的稳固和装饰功能,但也可能是拴马桩。
拴马桩一般竖立于大门旁,用于拴系马匹等牲畜,桩首常雕刻狮子等形象,既实用又具有威严庄重的装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