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 大家好像都在紧紧攥着钱包👛,连奶茶都从大杯换成了中杯,甚至有些人连换个手机都不敢动手了。我身边也不乏这种人,手机用了三年都不舍得换,买衣服只等换季打折,甚至连平时打车的选择都小心翼翼。直到前几天,我看到一条新闻,我真的傻眼了。
一款定价近两万的高端手表刚上线,就有超过八万人预约,线下专柜排队要提前预约才能试戴。更夸张的是,有人专门跨省赶来,只为了买这款表。你知道吗?我盯着屏幕看了半天,怀疑自己是不是疯了。这年头,经济不好,消费紧缩,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拼了命抢这些『奢侈品』呢?
你可能会说,消费者爱面子,品牌效应强大,不就是因为带得起的象征。我也理解,但这款手表,功能完全无法跟智能手表相提并论。说到材质,的确用了某种特殊金属,但它跟几千块的手表有什么区别?又不是能跑得比一般手表快。我看来看去,根本没理解它为什么能差出那么多的价格,难道就因为一个品牌的溢价?可这溢价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真的是值得支付的吗?
我自己其实一直觉得, 买『奢侈品』,最起码得有一部分实用性或者有它的投资价值。但这款手表的保值性显然不太靠谱。手表一戴上,不就成了二手货?还能赚回那么多钱吗?我倒宁愿把这些钱存起来,或者购买一些更实际的东西,比如换个更舒适的床垫,或者买台性价比高的家电。
我想问你,你会因为品牌溢价就冲动消费吗?还是更注重实用和性价比?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一块只能看时间的表,真的不值得花那么多钱。就像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更看重的是东西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外在的标签。
回过头来,为什么『奢侈品』市场在经济下行时还能逆势增长?是消费层次的分化吗?还是说,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把面子看得更重?毕竟,像这种高端手表,其实也并不是功能有多强,而是背后那个品牌故事给了它更多的附加值。对一些人来说,这种附加值足以让他们买单。
『奢侈品』热销的背后,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念。你说,换季打折买个实用的衣服,或是储蓄、投资,真的比买一块表面光鲜的手表更有意义。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奢侈品』市场确实表现出了独特的韧性和吸引力。
说到这儿,我有个疑问:我们普通人到底该如何看待『奢侈品』市场的繁荣?是跟风,还是要学会理智消费?每次看到这种『奢侈品』爆火,我总是忍不住想,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消费理念的差异,还是说,市场真的把面子做成了我们无法拒绝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