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8日,纽约的天气格外晴朗。
约翰·列侬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餐后就出门去了美发沙龙。
他想修剪一下头发,换个造型,是那种类似成名前的复古风格。
那时候的他或许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回忆一下自己刚出道时的青涩时光,毕竟这一年对他来说意义非凡,沉寂了五年后复出,推出的专辑《Double Fantasy》反响还不错,他对音乐又充满了热情。
修剪完头发,列侬回到了上西区的达科他公寓。
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已经在那里等着了,她是来完成一周前没拍完的照片的。
滚石杂志要做他们的封面故事,一开始编辑想要列侬的单人照,但莱博维茨有自己的想法,她觉得列侬和小野洋子的关系很特别,应该把这种真实的状态拍下来。
结果,就有了那张经典照片,赤裸的列侬蜷缩在衣着完整的小野洋子身边。
列侬看到宝丽来测试片的时候可兴奋了,说这就是他们的关系。
你别说,这张照片确实挺有意义的,赤裸的列侬在洋子身边显得很依赖,就像他说的那样,他们之间的感情就是如此紧密,相互扶持。
拍完照没多久,RKO电台的戴夫·肖林团队就来了,开始了长达数小时的采访。
列侬在采访里聊了很多私生活,比如和儿子肖恩一起看《芝麻街》,还特意避开有广告插播的卡通。
他说自己40岁生日的时候就在想,如果洋子死去,他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不过他还是很乐观的,觉得自己的作品不会在死前完成,希望还能有很长时间去创作。
他还提到,自己长期合作过的只有保罗·麦卡特尼和小野洋子,这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从这里能看出来,列侬很珍惜身边的人,无论是家人还是合作伙伴,他都用心对待。
采访结束后,列侬在公寓门口遇到了一个粉丝。
这个粉丝戴着眼镜👓,穿着皱巴巴的外套🧥,看着挺普通的。
列侬像往常一样,很耐心地为他签下了《Double Fantasy》专辑,还写下“John Lennon 1980”,写完后还抬起眉毛确认这样可以吗。
当时他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粉丝就是马克·查普曼,一个已经跟踪他好几天的人。
现在回头看,这个善意的举动却成了悲剧的伏笔,实在让人唏嘘。
列侬对粉丝一直都很友好,不管对方看起来怎么样,他都愿意花时间满足粉丝的要求,可谁能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呢。
随后,列侬夫妇和肖林一起乘车前往录音室。
在车上,列侬又聊到了保罗·麦卡特尼,他说外界说他们之间有裂痕,其实是被夸大了,他们就像兄弟一样,虽然会有争执,但到最后都会为对方做任何事。
想想也是,披头士时期他们一起创作了那么多经典歌曲,一起经历了那么多,感情肯定是很深厚的,外界的那些传言可能只是表面现象,他们内心还是很在乎彼此的。
到了Record Plant录音室,他们和制作人杰克·道格拉斯继续打磨《Walking On Thin Ice》。
这首歌是洋子创作的,列侬参与了吉他演奏,已经发展成时长六分钟的舞曲风格。
列侬听到混音后特别兴奋,觉得比《Double Fantasy》还要好,想要赶在圣诞节前发行。
唱片公司负责人大卫·格芬劝他节后再推,做大宣传。
列侬一听到“广告”这个词就被打动了,兴奋地对洋子说她要上广告了。
看得出来,列侬对这首歌充满了信心,也希望能通过这首歌让更多人看到洋子的创作才华,他真的很支持洋子的音乐事业。
当晚,录音师团队完成了最后润色,决定第二天早上开始母带制作。
结束后,列侬在电梯里搂着保安“Big Bob”,邀请他共进宵夜,对方推辞说不太舒服,列侬也没在意,说没关系,改天再来。
从这里能看出,列侬一点架子都没有,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相处得很融洽,就像普通人一样,特别随和。
午夜前,夫妇俩决定直接回家与儿子道晚安。
汽车沿中央公园西街驶到72街,停在达科他公寓门口。
洋子先下了车,列侬手里还拿着最新混音的磁带,紧随其后走向门廊。
就在这时,那个戴眼镜👓的男子开枪了,当场击中了列侬。
这一幕来得太突然了,谁也没想到,刚刚还在兴奋讨论新歌的列侬,转眼间就倒在了血泊中。
消息很快传遍了美国。
ABC体育主播霍华德·科塞尔在“周一橄榄球之夜”直播中打断赛事,向全国宣布,“约翰·列侬在纽约寓所外遭枪击,送医不治。
”这个消息让无数人震惊和悲痛,大家都不敢相信,那个充满才华和热情的音乐人就这样离开了。
几天后,12月14日,全世界在洋子的请求下举行十分钟静默悼念。
广播电台同时停播,利物浦有三万人聚集哀悼,纽约中央公园更有五万粉丝到场,悼念这位把纽约当作家园的音乐巨星。
列侬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音乐和精神却一直影响着后人。
他用音乐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都成了人们心中珍贵的财富。
回顾列侬的这一天,从早晨的剪发、拍照,到下午的采访、录音,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他就像一个普通的丈夫、父亲,享受着家庭和音乐带来的快乐。
可谁也没想到,这样平凡的一天却以悲剧结尾。
他的离开是音乐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作品和精神会一直流传下去,让后人记住他曾经为音乐和和平所做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