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确诊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评估、心理量表筛查和医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主要流程包括病史采集、精神检查、心理测评和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情绪变化、睡眠饮食情况、社会功能状态及病程持续时间,重点了解有无自杀意念或行为。同时收集家族精神病史、既往躯体疾病史、药物使用史等信息。家属提供的旁观者描述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结构化访谈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观察是否存在思维迟缓、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核心症状。医生会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或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判断症状是否符合抑郁症诊断条目,并鉴别双相障碍、焦虑障碍等共病情况。
采用标准化量表辅助评估,常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量化分析。这些量表能客观反映抑郁严重程度,但需注意文化程度、配合度等因素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通过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电解质等检测排除贫血、甲减等躯体疾病导致的抑郁症状。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检查可鉴别脑器质性疾病。部分医院会开展神经递质检测或基因筛查作为科研参考。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多学科讨论,排除物质滥用、药物副作用等继发因素。初次就诊患者通常需要2-3次门诊随访观察症状演变,重症患者可能需住院观察。最终诊断需符合症状标准、病程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
确诊抑郁症后,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综合干预。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家属需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并定期陪同复诊。早期规范治疗可使多数患者获得显著改善,切忌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