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自我否定和躯体不适等。这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可能由遗传、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
抑郁症患者通常会经历持续的情绪低落,表现为长时间感到悲伤、空虚或无望。这种情绪往往没有明显诱因,并且难以通过日常活动得到缓解。有些患者形容为“心里压着石头”或“快乐感消失”。情绪低落有时还伴随着晨重夜轻的变化,严重时可能出现绝望感或自杀念头。
患者对曾经热衷的活动失去兴趣,如放弃爱好、回避社交或对待工作学习态度敷衍。典型表现是“提不起劲”,即使参与活动也很难获得愉悦感。有些人可能会勉强维持日常生活,但内心缺乏动力,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社交隔离或长期卧床的情况。
抑郁症患者常感到显著的精力下降,完成简单的任务如洗漱也需要极大努力。部分人还会出现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或决策困难的现象,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记忆力衰退。这种疲劳感与休息无关,容易被误认为是身体疾病。
患者常常存在过度自责或无价值感,放大自身缺点而忽视积极的经历。极端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有“我毫无用处”的自我评价,甚至将生活中的困境归咎于个人失败。一些人伴有反复出现的死亡念头,这需要特别警惕自杀的风险。这种认知扭曲通常需要专业心理干预。
大约一半的抑郁症患者以躯体症状为主诉,比如慢性疼痛、胃肠功能紊乱、心悸胸闷等。常见非特异性表现还包括食欲改变(暴食或厌食)、体重波动、失眠早醒或过度睡眠。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器质性疾病,因此需要结合心理评估来鉴别诊断。
为了改善症状,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天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30分钟,有助于促进内啡肽分泌。饮食上可以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核桃,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同时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建立稳定的社交支持系统也很重要。如果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或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按照医生指导接受药物或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