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访谈、量表评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这种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内化学物质失衡及应激事件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抑郁交替发作、睡眠紊乱、行为冲动等症状。
精神科医生会通过结构化访谈来了解患者的情绪波动模式、发作持续时间及其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医生会重点评估躁狂期言语增多、精力过盛等表现,以及抑郁期兴趣丧失、自杀意念等症状。此外,还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家族精神病史及既往发作情况,必要时需要家属提供补充信息。
在量表评估方面,常用杨氏躁狂量表来评估躁狂严重程度,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则用于筛查抑郁症状。情绪障碍问卷可以帮助识别双相特征,轻躁狂症状清单有助于发现易被忽视的轻躁狂发作。需要注意的是,量表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体格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躯体疾病导致的情绪异常。检查内容包括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神经系统』查体以及甲状腺触诊。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体重骤减、瞳孔扩大等躯体症状,这些表现有助于鉴别器质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电解质检测可以排除贫血、甲亢等躯体疾病。尿液毒理学筛查能帮助鉴别物质滥用所致的情绪障碍。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还需要检测血清锂浓度基线值,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脑脊液检查仅在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进行。
影像学检查如脑部核磁共振可观察边缘系统结构异常,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能够显示情绪调节相关脑区活动变化。研究表明,双相患者可能存在前额叶皮层代谢异常,但这些影像学发现目前主要用于科研,尚不能作为临床诊断标准。
确诊双相情感障碍需要由精神科医生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做出判断。患者应该记录情绪变化日记以辅助诊断,并避免摄入酒精等影响情绪的物质。家属应注意患者言行的变化,一旦出现自杀倾向或伤人行为应立即就医。经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预后,但仍需坚持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