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尤其在幼儿园和小学等儿童聚集场所容易出现聚集性病例。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发热、皮疹等症状会让孩子不适,也让家长担忧。做好秋季预防工作是降低孩子患病风险的关键。
手足口病在秋季高发的原因主要包括环境条件适宜病毒传播以及儿童聚集性活动增加。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室内通风减少,空气流通差且湿度适宜,为肠道病毒的存活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新学期开学后,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密切接触,增加了感染风险。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和症状有助于早发现、早应对。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消化道传播。发病初期常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随后手、足、口、臀部等部位会出现皮疹或疱疹。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秋季预防手足口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手部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定期清洁消毒家庭和儿童活动场所,尤其是孩子常接触的物品;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特别是已知有手足口病病例的地方;注意饮食卫生,保证孩子饮食均衡,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如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以建立主动免疫屏障。
通过这些措施,家长和学校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患病风险,确保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