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手足口病的又一高发期,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等儿童聚集场所,容易出现聚集性病例。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虽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发病时的发热、皮疹等症状会让孩子不适,也让家长担忧。做好秋季预防工作,是降低孩子患病风险的关键。本文将详细解析手足口病秋季高发原因及秋季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一、为什么秋季手足口病容易高发?
手足口病的流行与环境、人群活动特点密切相关,秋季成为高发期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环境条件适宜病毒传播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但室内通风往往减少,尤其是进入供暖前的“过渡阶段”,室内空气流通差、湿度相对适宜,为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的存活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病毒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容易通过接触传播。
2.典型症状表现
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类似感冒的症状;1-2天后,手、足、口、臀部等部位会出现散在的皮疹或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口腔疼痛,影响进食。多数患儿在1-2周内可自行康复。
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等症状,可能是重症预警信号,需立即就医,切勿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