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可以通过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我否定等症状来判断。这些症状通常由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神经生化异常、躯体疾病或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
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显著情绪低落,表现为整天闷闷不乐,对日常活动失去愉悦感。这种低落情绪不受环境影响,即使遇到高兴的事情也难以改善。典型表现为早晨情绪最差,傍晚稍缓解。部分患者会描述为心里压着石头或空虚感。这种情况需要与正常的情绪波动区分,正常情绪波动通常有明确诱因且持续时间短。
患者对既往热衷的活动明显失去兴趣,如不再关心爱好、社交回避等。严重时对基本生活需求都缺乏动力,可能伴随意志活动减退。这种改变需与疲劳导致的暂时性兴趣下降区分,抑郁症的兴趣丧失是持续且全面的。临床上常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兴趣减退程度。
约80%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问题,特征性表现为早醒且难以再次入睡,也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浅。少数患者会出现睡眠过多。睡眠障碍往往伴随日间疲倦和认知功能下降。持续失眠会加重抑郁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多导睡眠图检查可发现快动眼睡眠潜伏期缩短等特征性改变。
多数患者出现食欲下降伴体重减轻,部分可能暴饮暴食导致体重增加。食欲改变常与情绪波动同步,且不受主观控制。胃肠道症状如恶心、便秘可能同时存在。这种情况需要与器质性疾病导致的进食障碍鉴别,抑郁症的食欲改变通常没有明确的消化系统病变。
患者存在过度自责、无价值感或罪恶感,可能反复思考微小过失。严重时出现妄想性罪孽观念,甚至产生自杀念头。这种认知扭曲往往伴随注意力下降和决策困难。临床上需评估自杀风险,使用贝克抑郁量表可量化自我否定程度。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这类症状效果较好。
日常生活中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均衡饮食并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家人应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避免批评指责。若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或影响社会功能,须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标准化评估,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切勿自行诊断或服药,某些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能表现出类似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