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候干燥,不少人会遇到排便困难、大便干结、腹胀等问题,影响日常生活。中医认为,秋季属于“燥”的季节,燥邪容易耗伤人体津液,导致肠道失去濡润。加之秋季人们运动量减少,饮食偏向温补油腻,更容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要解决秋季排便难的问题,可以从滋阴润燥和调畅肠道入手。
从中医角度来看,秋季排便困难主要与“燥”和“虚”有关。秋季燥邪当令,耗伤人体津液,使肠道缺乏滋润,导致大便干结。同时,秋季阳气渐收,脾胃功能减弱,若饮食不当(如过食辛辣、温补食物),会导致胃肠积热,进一步耗损津液。久坐少动也会使气机不畅,肠道蠕动减慢,加重排便困难。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秋季排便问题的高发。
中医推荐几种护肠方法来改善肠道健康。首先,在饮食上应遵循滋阴润燥的原则,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水分的食物,如燕麦、糙米、红薯等粗粮,梨、火龙果、猕猴桃等水果,以及菠菜、芹菜、木耳等蔬菜。避免过多摄入羊肉、辣椒、油炸食品等温热辛辣之物。每天早晨喝一杯温蜂蜜水也有助于润肠通便,但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其次,穴位按摩可以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排便。建议按摩天枢穴和支沟穴。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2寸处,用食指和中指顺时针按揉1-2分钟,力度适中,可促进肠道蠕动。支沟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按揉此穴每次1分钟,左右交替进行,有助于疏通气机、润肠通便。早晚各按摩一次,坚持一周可见效。
此外,规律作息和情绪调节对肠道健康也很重要。保持固定的排便时间,如晨起或餐后,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稍作等待,帮助建立肠道生物钟。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耗损津液,加重肠道干燥。秋季易产生悲秋情绪,情志不畅会影响气机运行,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可以通过散步、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助力肠道功能正常运转。
12全文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