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出行、日常通勤中,晕车是不少人的“烦心事”,轻则头晕、恶心,重则呕吐、出冷汗,严重影响出行体验。晕车并非“娇气”,而是一种生理反应,与人体的平衡感知系统密切相关。本文将从晕车的成因入手,详细介绍出行前、出行中、晕车发作时的科学应对方法,帮助大家摆脱晕车困扰,轻松享受旅途。
一、读懂晕车:为什么会出现晕车症状?
晕车在医学上称为“运动病”,主要是由于人体的“平衡三联”(前庭系统、视觉系统、躯体感觉系统)信息不协调所致,具体原因包括:
1.前庭系统敏感
内耳中的前庭系统负责感知头部运动和位置变化,当乘坐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时,前庭器官受到颠簸、转弯、加速等刺激,会向大脑发送强烈的运动信号。若前庭系统过于敏感,大脑接收到的信号过载,就容易引发头晕、恶心等不适。
2.视觉与躯体感知冲突
乘车时若低头看手机、看书,视觉系统接收到的是“静止”信号,而前庭系统和躯体感觉系统却感知到“运动”,这种信息冲突会让大脑产生混乱,进而诱发晕车。
2.选择合适座位
乘车时优先选择靠前且靠窗的位置,汽车中前排座位颠簸较轻,火车可选择靠窗座位,飞机选择机翼附近座位。这些位置能减少前庭系统受到的刺激,且便于开窗通风或观察窗外景物,协调视觉与躯体感知。
3.提前适应与准备
平时可通过旋转头部、原地转圈等简单动作锻炼前庭功能,增强耐受度;出行前避免饮酒、吸烟,减少对身体的刺激;随身携带新鲜姜片、柠檬片、薄荷油等,利用其气味辅助缓解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