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儿童和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不适。从中医角度来看,秋季腹泻的发生与季节气候特点、人体脾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掌握科学的中医预防方法,能从根源上降低腹泻发生概率,帮助大家安然度过秋季。预防秋季腹泻的方法有哪些?
一、中医解读:秋季为何易腹泻?
中医认为秋季腹泻的诱因主要源于“时令邪气”与“脏腑虚弱”的相互作用,具体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秋凉伤脾,运化失司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若不注意保暖,腹部易受寒凉侵袭。中医认为“脾喜温恶寒”,寒凉之气会损伤脾阳,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运化,水湿内停于肠道,从而引发腹泻。
2.燥邪夹湿,侵扰肠道
秋季气候虽以“燥”为主,但部分地区仍有“秋湿”困扰,或因饮食不当内生湿气。燥邪易伤津液,湿邪易困脾土,二者夹杂侵袭肠道,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大便溏稀、排便次数增多等腹泻症状。
2.饮食调理,健脾祛湿
饮食宜选择温热、易消化、健脾祛湿的食物。健脾可多吃山药、莲子、芡实、小米等;祛湿可适量食用红豆、薏米(炒制后)、茯苓等,如熬煮山药莲子粥、红豆薏米粥。避免食用生冷瓜果、冰饮、油炸、辛辣刺激食物,生鱼片、凉拌菜等生冷食物也要尽量少吃,减少对脾胃的刺激。
3.注意饮食卫生,防邪入侵
秋季食材易变质,食用前要彻底清洗干净,生熟食物分开存放和处理,避免交叉污染;剩菜剩饭需彻底加热后再食用,不食用变质、过期的食物。外出就餐时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减少因饮食不洁导致肠道感染引发腹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