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观察随访、内镜引流、手术治疗等。处理方式需根据囊肿类型、大小、症状及恶变风险综合评估。
对于无症状且直径小于3厘米的单纯性胰腺囊肿,通常建议定期影像学复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或CT检查,监测囊肿大小和形态变化。随访期间需关注腹痛、黄疸等新发症状,若出现囊壁增厚、实性成分等恶变征象需及时干预。
内镜引流适用于与胰管相通的假性囊肿或症状性囊肿。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置管,将囊液引流至胃肠腔。常见术式包括囊肿胃造瘘术、囊肿十二指肠造瘘术。该方法创伤小,但存在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风险,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
对位置表浅的胰腺体尾部囊肿可行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手术完整切除囊壁并送病理检查,术中注意保护主胰管。术后可能需短期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以减少胰瘘风险,配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巨大囊肿、疑似恶变或合并主胰管狭窄的病例适合开腹手术。根据囊肿位置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远端胰切除术等术式。术前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术后需监测胰瘘、出血等并发症,必要时使用注射用乌司他丁抑制胰酶活性。
合并急性胰腺炎时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电解质。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盐酸布桂嗪注射液镇痛。感染性囊肿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如注射用美罗培南。同时应控制血糖异常等基础疾病。
胰腺囊肿患者日常需避免暴饮暴食及高脂饮食,戒烟限酒。术后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和消化功能,出现脂肪泻需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CA19-9,长期随访中若发现囊肿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多,需警惕黏液性囊腺瘤等癌前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