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瓷牙作为一种常见的牙齿修复方式,因其美观性和生物相容性而受到青睐。然而,部分人群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副作用,包括牙龈刺激、咬合不适、过敏反应、崩瓷风险以及牙髓损伤等。
全瓷牙边缘如果密合度不够,可能会对牙龈组织造成刺激,导致红肿或出血。这种情况通常与技师操作或材料精度有关,需要通过调整修复体边缘或重新制作来改善。长期刺激可能导致牙龈炎,表现为刷牙时出血或牙龈颜色加深。
当修复体的高度未能完全匹配对颌牙时,可能会引起咬合疼痛或颞下颌关节不适。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咀嚼无力或牙齿敏感,解决方法是调磨修复体的咬合面。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夜间磨牙或面部肌肉疲劳。
极少数患者可能对全瓷牙粘接剂中的树脂成分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或灼痛感。临床观察中可见粘接剂接触部位出现白色伪膜,这时应更换为生物相容性更好的玻璃离子水门汀。对于已知过敏体质者,在手术前应进行斑贴试验以确认安全性。
虽然二氧化锆全瓷牙具有较高的强度,但过度咬硬物仍有可能导致饰面瓷崩裂。特别是在前牙区,由于受侧向力的影响更大,更容易出现瓷层边缘缺损或裂纹。小范围的崩瓷可以通过复合树脂修补,而大面积缺损则需要重新制作修复体。
备牙过程中如果磨除了过多的牙体组织,则可能引发牙髓炎性反应,患者会感到冷热刺激引起的疼痛或自发痛,此时需接受根管治疗。特别是对于那些存在深龋情况的牙齿,在直接修复时更易发生此类问题,因此术前评估牙髓活力状态非常重要。
为了延长全瓷牙修复体的使用寿命,建议安装后避免咀嚼过硬的食物,并使用软毛牙刷清洁修复体边缘。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处理牙龈问题。一旦出现持续性疼痛或修复体松动的情况,应及时复诊。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样重要,推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洁治,并配合使用冲牙器。需要注意的是,修复后一个月内轻微敏感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症状加重,则应及时就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