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泻可以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口服补液盐、使用益生菌制剂、热敷腹部和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常见的原因包括喂养不当、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以及轮状病毒感染等。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食用生冷或高脂食物。如果是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则可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并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喂养,以减轻胃肠负担。已开始添加辅食的婴儿应该暂停摄入高纤维或高糖的食物,转而食用米汤、米糊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口服补液盐Ⅲ是预防脱水的有效手段,每袋需要用250毫升温开水冲调,每次腹泻后给予50-100毫升。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婴儿的排尿量和精神状态,如果发现尿量减少或者婴儿烦躁哭闹,应该增加补液次数。切勿自行调配糖盐水来替代专业的补液盐。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这类药物应用40℃以下温水冲服,并且不应与抗生素同时服用。虽然益生菌对病毒性腹泻引起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通常需要连续使用3-5天才可见效。
将热水袋包裹在毛巾中放置于婴儿腹部,保持温度约为40℃,每次持续10-15分钟可以缓解由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操作过程中家长必须密切监控皮肤温度以防烫伤。如果婴儿伴有发热或血便症状,则不宜进行热敷。
当婴儿出现持续呕吐、高烧不退、血便或是精神状态不佳时,应及时就医。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可能需要通过粪便抗原检测确诊;细菌性肠炎则可能需要用到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脱水的情况下,患儿需要住院接受静脉补液治疗。
家长每天应当记录婴儿排便次数、大便性质及尿量情况,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尿布疹发生。腹泻期间应暂停接种疫苗,待症状完全消失三天后再恢复正常免疫程序。所有药物使用都应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给婴儿使用止泻药。恢复阶段可逐渐引入苹果泥、胡萝卜泥等富含果胶的食物,帮助大便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