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焦虑发作时,可以通过深呼吸练习、转移注意力、肌肉放松训练、『正念冥想』和药物干预等方式自救。这种发作通常由心理压力、环境刺激、神经递质失衡、慢性疾病或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
采用腹式呼吸法可以缓解症状,具体做法是缓慢吸气4秒,屏息2秒后呼气6秒,重复进行以激活副交感神经,降低心率与血压。避免快速浅呼吸加重过度换气症状,练习时可将双手置于腹部感受起伏。这种方法对因情绪波动诱发的躯体化症状尤为有效。
立即停止当前思维反刍,通过数周围物品数量或回忆具体事件细节等认知任务占据工作记忆,有助于转移注意力。寒冷刺激如握冰块或冷水洗脸能通过温度感受器分散『神经系统』的警觉状态,适用于伴随心悸、出汗的急性发作。
按头颈-肩背-四肢顺序交替收缩放松肌群,每个部位维持紧张5秒后松弛10秒。渐进式放松能阻断焦虑的躯体紧张循环,特别适合肌肉震颤、僵硬等运动系统症状。可以配合引导音频进行系统训练。
观察但不评判当下的呼吸、体感或环境声音,接纳焦虑体验而非对抗。使用5-5-5法则识别5种视觉、听觉或触觉刺激帮助回归当下,适用于伴随现实解体感的发作。需要日常规律练习以建立条件反射。
既往确诊焦虑障碍者可按医嘱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片、阿普唑仑片,或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片。药物适用于频发且严重影响功能的发作,须严格遵循剂量与使用频次限制。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建立焦虑发作应对清单并告知亲友协助,记录发作诱因与有效缓解方式。若每月发作超过2次或伴随持续躯体症状,需至精神心理科进行系统评估。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概率。